木呷的心"怦怦"跳。他认得这东西,老人们说过,树灵会在灾年送出"救命珠",黑如漆,白如玉,能治水肿。他没敢直接挖,先对着树王拜了三拜,又从药篓里掏出块腊肉——这是他舍不得吃,留着给病中的阿爸的。
他把腊肉埋在树根下,轻声说:"树灵,我知道这是你的心意。我只取一颗,救最急的人,日后一定补种三棵树,还你的情。"
说完,他用竹刀小心地拨开腐叶,顺着根须的方向,轻轻一挑,树苓就出来了。握在手里,凉丝丝的,断面的白纹里,竟映出点绿光,像萤火虫的尾。
回到寨里,木呷把树苓切成薄片,放在铜锅里,加了些姜片、辣椒,慢慢熬。药香飘满了竹楼,闻着就让人心里敞亮。他先给最危重的孩子喂了半勺,孩子喝完,没过半个时辰,就尿了一大泡黄尿,肿胀的脸明显消了些。
"神药!真是神药!"寨人围着木呷,眼里的光比篝火还亮。木呷把剩下的药汤分给病人,自己一口没喝,又背着药篓往树王的方向去——他要再找些,也想再给树王磕几个头。
这次,树王周围的腐叶下,冒出了更多树苓,大大小小十几颗,像撒了一地的黑珍珠。木呷按"取一留三"的规矩,只挖了三颗,埋了三块更大的腊肉,还在树根旁种了三棵桦树苗。
夜里,他梦见自己躺在树王的树洞里,阿倮的绿光围着他转,告诉他:"树苓要依着树根长,靠着腐叶活,伤了根,断了叶,它就不出来了。"
三、祭树之仪 取予之道
木呷把树苓的事告诉了寨老。寨老是个白胡子老头,背比树王的树干还弯,却记得所有彝人的老规矩。他摸着树苓的断面,颤声说:"这是树灵的舍利啊!老祖宗传的《寨规》里写着,采树苓要祭树,取一要还三,不然会遭报应。"
他领着全寨人,在树王前举行了"采苓祭"。男人们杀了头黑山羊,把羊血洒在树根;女人们用绣着树纹的布,把树苓包好,放在祭台上;孩子们捧着自己种的树苗,跪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