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药商寻珠 利欲熏心
太白山的雪化了又积,山神庙的香炉换了又换,石根的孙子石守业已经能独当一面。他不像祖辈那样只懂挖药,还跟着山外的货郎学了认字,能把猪苓的药性记在麻纸上:"利水渗湿,治水肿、淋浊......"
这年秋天,白河边来了个穿绸缎的商人,自称姓胡,带了两个随从,骑着高头大马,马鞍上挂着个沉甸甸的钱袋,叮当响。他一进村子就打听:"听说太白山有种黑珠,能治百病?"
村民们没敢接话,只指了指山神庙的方向:"问守业吧,他是山神的记名徒弟。"
胡商人找到石守业时,他正在山神庙前晒猪苓,黑褐的珠串挂在绳上,像串倒垂的星子。"小兄弟,"胡商人掏出块银子,在手里掂着,"我出十倍价钱,收你所有的猪苓。"
石守业头也没抬:"不卖。"
"二十倍!"胡商人又掏出块更大的银子,"我运到京城,给王爷治病,能让你这破村子富得流油。"
石守业放下手里的麻纸,指着庙门上的字:"上面写着'取三留七',我留的比取的多,哪有那么多卖?"
胡商人眼珠一转:"那你带我去挖,挖出来的,我分你一半。"
"山神不让。"石守业收拾起猪苓,"贪心的人进不了山。"
胡商人"嗤"地笑了:"什么山神?我在五台山见过真佛,在泰山拜过玉帝,还怕你这小土坡的石头神?"他留下两个随从盯着石守业,自己带着个懂草药的老伙计,偷偷往太白山的南坡去了——他打听到,南坡的猪苓最多。
进了山,老伙计果然有本事,凭着"土腥甜"的气味,很快找到片猪苓窝。胡商人眼睛都红了,指挥老伙计:"挖!全给我挖出来!连须根都别剩!"
老伙计犹豫:"老板,山里的规矩......"
"规矩能当银子花?"胡商人一脚踹在他屁股上,"挖!"
他们挖了整整一麻袋,连刚冒头的幼苓都没放过,土刨得像被野猪翻了个底朝天。胡商人背着麻袋往回走,嘴里哼着小曲,没看见身后的林子里,雾气正像蛇一样慢慢缠过来。
七、雾锁南坡 幻境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