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雨中金钗:杨慎与石斛的滇南寄怀》(上卷)

《雨中金钗:杨慎与石斛的滇南寄怀》(上卷)(1 / 2)

楔子

明嘉靖三年的初夏,云南永昌(今保山)的雨,像断了线的珠子,连月不绝。杨慎的寓所“升庵书院”里,潮湿的空气浸透了窗纸,案上的《太史公书》泛着潮痕,墨迹在纸页上晕开,像他此刻混沌的心境。这位前翰林院修撰,因“大礼议”案被贬谪滇南已近三载,鬓角的白发比故乡的霜雪,更添了几分萧瑟。

这日午后,雨势稍歇,却见不到半分日影。杨慎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袍,站在廊下,望着院角那株芭蕉——硕大的叶片被雨水压得低垂,边缘卷皱如愁眉,叶尖的水珠“嘀嗒”坠落,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风袅芭蕉羽扇斜”,他无意识地念出这句,指尖触到廊柱上的青苔,湿滑冰凉,像极了这滇南的日子,黏稠而沉重。

第一回 谪居三载逢梅雨,蕉叶愁深锁客心

杨慎初到永昌时,尚带着几分“滇南山水甲天下”的期许。可连绵的雨季一来,所有的豪情都被泡得发了霉。他住的升庵书院,原是座废弃的祠堂,四壁漏风,屋顶透光,每逢雨天,僮仆便要在案前摆上七八个陶碗接漏,叮叮当当,扰得他连《周易》都读不进去。

“先生,这雨再下,后院的柴火都要潮透了。”僮仆阿贵抱着一捆半干的柴禾进来,裤脚沾满泥浆,“街上的石板路能淹到脚踝,连卖菜的都不出摊了。”

杨慎叹了口气,接过阿贵递来的热茶。茶水泛着苦涩,像他连日来的心境。三年前,他在京城金銮殿上,因力谏世宗朱厚熜“继统不继嗣”,被廷杖四十,贬为永昌卫千户所充军。那时他尚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可滇南的雨,却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的锐气一点点磨平。

雨势又大了起来,狂风卷着雨丝,抽打在芭蕉叶上,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谁在耳边哭诉。杨慎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隙——院外的云峰山,被厚厚的雨雾笼罩,只露出模糊的轮廓,山壁上的青苔在雨中愈发浓绿,像泼洒的墨汁。“云峰苔壁对檐牙”,这句诗忽然跳进他脑海——檐牙(屋檐的飞角)与云峰对峙,一边是局促的居所,一边是苍茫的远山,而他,就被困在这“对”的夹缝里,进退不得。

夜里,他躺在吱呀作响的竹床上,听着雨水敲打窗棂的声音,辗转难眠。想起京城的同僚,或升迁,或归隐,唯有自己,困在这蛮荒之地,与潮湿、孤寂为伴。“黄梅雨,黄梅雨,下得人肠断。”他喃喃自语,将头埋进枕中,却闻见一股潮湿的霉味,呛得他猛地坐起。

第二回 雨巷蹒跚逢野老,闲谈偶忆金钗影

雨下了半月,终于在五月初一这天,露出些许放晴的迹象。杨慎换上一双旧草鞋,决定到街上去走走——再不出门,他怕自己真要被这潮气蚀透了骨头。

永昌的街巷,泥泞不堪。青石板被雨水泡得发乌,缝隙里钻出的野草沾着泥浆,蔫头耷脑。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路过一家药铺,见檐下挂着一串风干的草药,其中几株褐紫色的茎节,节间分明,顶端还带着干枯的花苞,像极了故乡蜀地的“金钗石斛”。

“店家,这可是金钗?”杨慎停下脚步,指着那草药问。

最新小说: 盾勇:寒怒屠穹 宿主扮演炮灰后,把任务目标撩了 LOL:鸟巢开始横推八赛季 崩坏之阴阳之律者 叶罗丽精灵梦之有终 开局觉醒暗黑帝皇,无敌登场 复活后,我被迫当文抄公 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 和骚话前辈搭档是种工伤 鬼灭:管你坟头草多高,都给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