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八旬寿宴千叟聚,石斛汤里话养生
乾隆五十年,八十岁的千叟宴比前次更盛大——全国百岁老人来了一百零六位,最大的一百十岁,来自霍山县太平畈,正是当年为乾隆采石斛的老农王老汉的堂弟。老人拄着拐杖,见到乾隆便跪下磕头:“托陛下的福,俺们那儿的石斛越种越多,村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比以前多了三成!”
宴席上的“石斛全席”堪称奇观:
- 冷盘:“琥珀石斛冻”(米斛与琼脂熬制,晶莹剔透),入口即化,甘润清喉;
- 热菜:“石斛扒驼掌”(米斛三钱与驼掌同炖,滋阴而不腻),软糯可口;
- 主汤:“百岁石斛鸡”(用三年老鸡,配米斛五钱,炖足六个时辰,汤色乳白);
- 甜点:“金斛八宝粥”(米斛与莲子、桂圆等熬制,甜而不燥)。
席间,乾隆指着“百岁石斛鸡”对老人们说:“这汤里的霍山石斛,生于大别山的石缝,吸的是云雾,饮的是山泉,顺‘春生夏长’之道,故能得天地精华。人若学它,不贪不燥,自然能长寿。”他命太监给每位老人发一个“银斛小罐”,内装霍山石斛粉,附一张“服食口诀”:“晨起一钱粉,温水送服下,滋阴又养胃,活到九十八。”
王老汉的堂弟颤巍巍地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自家晒的石斛干:“陛下,这是俺亲手采的,比贡品差些,却是俺的心意。”乾隆接过,对众人曰:“这才是‘仙草’的真意——从民间来,回民间去。”遂命人将老人的石斛分赐文武百官,曰:“让他们也尝尝‘百姓的长寿药’。”
这场宴席被写入《清实录》,连朝鲜使者都在《燕行录》中记载:“清帝八十岁,容貌如六十许,饮石斛茶,食石斛粥,盖以此养生也。”霍山石斛的名声,自此传遍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