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险者是产后百日的李娘子,她面色青白如纸,抱着襁褓中的婴儿轻声啜泣:“孩子没奶吃,我却连碗热粥都喝不下,每到黎明,肚子里就像有冰窖,泻得人发昏。”仙子掀开襁褓,见婴儿面色萎黄,哭声微弱,舌淡无苔,指纹淡红近隐——此乃“母病及子,脾肾双虚”。
第二折·鹿茸采制·阳中求阴
未时三刻,罗浮山“鹿鸣谷”的温泉旁,成年梅花鹿群正围着温泉饮水,鹿茸上的霜花遇热气化作薄雾,形成“水火既济”的奇观。罗汉果仙子选中一对“夫妻鹿”:雄鹿昂首挺立,鹿茸粗壮如小儿臂,茸顶血斑如玛瑙,此为“太阳鹿茸”,主补命门真火;雌鹿温婉静卧,鹿茸纤细如笔管,茸身布满白色云纹,此为“太阴鹿茸”,主滋肾中真阴。
“采茸需用‘鹿鸣刀’,”仙子取出祖传玉刀,刀柄刻着“鹿茸生于头,头为诸阳之会”,“刀刃需蘸取晨露,以应‘阳生于阴’之理。”阿楠在寅时(3-5点)阳气初升时,以刀轻划雄鹿茸角,鹿茸血如红宝石般滴落,落入“乾卦”木匣,血珠在匣中竟凝结成火焰形状;竹青在申时(15-17点)阴气始盛时,采集雌鹿茸上的霜花,霜花落入“坤卦”木匣,瞬间化作晶莹的露珠。
采集过程中,鹿群始终安静祥和,头鹿忽然口衔灵芝,跪倒在仙子面前,鹿茸上的霜花竟聚成“真火归元”四字。仙子以“太阳燧”承接天光,燧中倒映出鹿群的影子,与人体督脉走向完全重合——此乃“鹿茸通督脉”的天然印证。当最后一片雌鹿茸放入木匣时,谷中温泉突然沸腾,水汽中浮现出“肾阳为生命之本”的古篆,随雾气升入天际。
第三折·酒剂秘制·七情和合
戌时正,回春堂后厨的“火土炉”烧得通红,炉中炭火呈青紫色,正是“三昧真火”的征兆。三口陶瓮分别对应“君、臣、佐、使”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