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为通行证
大清光绪年间,黔东南的云雾山里藏着个古怪规矩:进山采参、打猎的外乡人,必得备好烟酒才能通行。这事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烟是敬山神的鼻息,酒是祭林鬼的血食,若是缺了这两样,进山者轻则迷路打转,重则再也没能下山。
山脚下的青岩镇,住着个叫赵阿贵的汉子。他生得浓眉大眼,却因家贫三十未娶,靠给人打短工糊口。这年寒冬,镇上王员外家的小儿子得了怪病,大夫说唯有云雾山深处的千年野山参能救命。王员外悬出百两赏银求参,可接连派去的几拨人都无功而返,不是说迷了路,就是碰见"不干净的东西"。
赵阿贵盯着告示上的赏银,咬咬牙接了这差事。他揣着仅有的几吊钱,在镇上买了两包旱烟、一坛包谷酒,又备了绳索、砍刀,第二天天不亮就往山里去。走到山神庙前,他学着老辈人的样子,摆上烟酒,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山神爷在上,小人只想采支参救人性命,若能成全,日后定来还愿。"
进山的路崎岖难行,赵阿贵走了半日,忽见前方雾气缭绕处有座茅草屋。他走近一瞧,屋前石桌上坐着个白发老翁,正吧嗒吧嗒抽着铜烟袋,脚边摆着个缺了口的酒坛。老翁抬眼打量他:"后生,可知进山规矩?"
赵阿贵忙掏出旱烟和酒:"小人知晓,特来孝敬您老!"老翁咧嘴一笑,露出两颗黄牙,接过烟丝就往烟袋里塞:"还算懂事。不过光有这些可不够,得陪老头子喝两盅、唠唠嗑。"说着,他拍了拍身边石凳。
两人席地而坐,老翁端起酒坛仰头猛灌,呛得直咳嗽。赵阿贵陪着喝了几口,壮着胆子问:"老人家,这山里真有千年人参?"老翁嘿嘿一笑:"有是有,可那东西认主。你且说说,要参作甚?"赵阿贵便把王员外儿子的病情说了。
老翁听完,突然把酒坛一摔:"好!难得你这后生为救不相干的人冒险。跟我来吧!"说罢,拄着拐杖起身,领着赵阿贵钻进密林。也不知走了多久,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一片湿润的腐叶堆里,几株翠绿的人参叶顶着红玛瑙般的参籽,在阳光下泛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