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深夜查房,顾承川在儿科病房遇到了感人的一幕。年轻医生小林正在给哭闹的患儿讲故事,讲的是青岩村的冷链车如何翻山越岭送来救命药。“后来呢?” 孩子揪着小林的白大褂问。“后来啊,” 小林指着窗外的医学中心大楼,“有更多像顾爷爷这样的人,把路修得更宽,让药跑得更快。” 顾承川站在阴影里,看着月光照亮孩子纯真的笑脸,突然明白传承的意义 —— 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信念的延续。
在边疆的一次医疗研讨会上,顾承川把主持话筒交给了李小南。年轻人有些紧张,额角沁出细汗,但当他开始讲述 “AI + 牧区医疗” 的创新模式时,眼神变得坚定。台下,阿依古丽带头鼓掌,她的马靴依然沾着沙漠的沙土,但胸前的工作牌已经换成了 “国家基层医疗督导专家”。顾承川坐在角落,翻看着他们提交的新提案,每一条建议都带着泥土的温度。
医学传承表彰大会上,顾承川婉拒了领奖,而是把十位年轻医生推到台前。他们中,有开发出藏语版用药指南的语言专家,有改良了高原急救包的工程师,还有坚持在麻风病村服务十年的村医。“这些才是医学的未来,” 顾承川对着镜头举起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青岩村第一辆冷链车进村时的场景,“当年我们是开拓者,现在该做铺路石了。”
深夜的办公室,顾承川翻开李建国的日记,泛黄的纸页间滑落一张字条,是虎娃写的:“顾爷爷,我考上医科大学了!” 窗外,医学中心的智能药柜闪着蓝光,像无数双守护生命的眼睛。他摸出手机,给李小南发了条消息:“明天去青岩村看看?听说孩子们设计了新的药品监管游戏。”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他知道,这场跨越山海的接力,永远不会有终点。
雪还在下,年轻医生们的脚印在雪地上蜿蜒向前。顾承川站在窗前,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李小南、阿依古丽,正带着新一代的医者,走向更辽阔的天地。医学传承的路,就像这漫天飞雪,看似纷杂,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 —— 守护生命,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