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来吃饭只是沈淮的一句玩笑话,用来拉近关系的,没想到谢侍讲真留人吃饭了。
盛情难却,沈淮只好厚着脸皮蹭饭。
谢侍讲学识渊博,人也健谈,几杯酒下去之后,话题便打开了。
他对沈淮的称呼,很快从贤侄变成了淮之。
叫的那一个亲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关系很要好的叔侄。
谢常青(翰林庶吉士)这个长子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在一旁默默的倒酒。
小胖墩不受影响,吃得非常开心,鸡腿鸡翅,全部进了他的肚子。
谢知微很少说话,倒是郑氏,礼貌性的问了沈淮几句。
比如家里的爷爷奶奶贵庚,身体如何,家里除了种田是否还做别的营生。
沈淮不觉得自己的家庭拿不出手,回应的时候自然、大方。
丝毫没有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自卑、羞愧。
相反,提到家人,他整个人变得非常有爱,气场都柔和了三分。
郑氏看在眼里,心里也对沈淮多了两分好感。
觉得他坦荡、磊落,有责任感。
推杯换盏间,谢侍讲又跟沈淮说了一些翰林院的情况。
这顿饭,一直吃到戌时过半才结束。
回去的路上,沈淮打了个酒嗝,不知为何,总觉得谢侍郎看他的眼神有些怪!
具体哪里怪,他又说不上来。
谢宅这边。
谢侍讲一边喝醒酒茶一边问妻子,“夫人觉得沈淮此人如何?”
“文采斐然,相貌清隽,从气质上完全看不出是农家出身的。”郑氏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及家人时,他也并未闪躲,而是非常坦然,更无自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