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接过电报单进行封装,用印加盖邮戳,将牛皮挎包的搭扣反复紧了两扣,确认盖着红色火漆印的信封妥帖夹在夹层里。
小王看着收信地址是醇亲王府,多嘴问了句,向上级申报了吗?
陈庆生点头回应,已经请示过上级了。
西单牌楼的阴影里,黄包车夫正靠着车把打盹,车辕上拴着的八哥突然振翅啼叫。
小王摸了摸怀中的黄铜令牌,冰凉的金属牌面刻着“京字第叁佰柒拾贰号”,这是证明电报处工作人员的章程,递送加急件须佩戴令牌。
送报员小王抱着加急电报,出了电报处大门,骑着送信单车压着青石板路往东,西天已漫出蟹壳青的暮色,街角“茶汤李”的铜锅正咕嘟作响,蒸腾的水汽里浮着几粒若隐若现的枸杞。
远处金鳌玉蝀桥的汉白玉栏杆在暮色中泛着微光,仿佛旧时光在新桥墩上投下的淡淡倒影。
醇亲王府的朱漆大门在暮霭中现出轮廓时,门楣上“醇亲王府”的金箔匾额已有些斑驳,唯有门前两尊石狮仍固执地瞪着街灯初明的巷道。
小王在石台阶前站定,从挎包侧袋摸出电报处专用的递送簿,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找到今日登记的第廿三号急件——发报人、收报地址、电文摘要、递送时间,每一栏都用小楷填得工工整整,这是师傅说的“章程里的规矩,比莫尔斯电码还容不得错”。
上前敲响大门,“劳驾,西单电报处递送急件。”
小王叩响辅首衔环,铜环撞击门板的声响惊飞了檐角栖息的麻雀。
门房掀开棉帘探出头时,小王注意到对方青布长衫的盘扣上别着半枚褪色的黄龙纹徽章——大约是前清当差时的旧物。
门房接过信封先对着灯笼照了照,火漆印在光晕里透出“醇亲王府收”几个文字。
门房表示收到。
小王这才从腰间取下牛皮封面的收文簿,用竹笔在“送报人”栏画了个对勾。
小王又拿着收文簿向门房问道,劳烦小哥了,请问这收件人填何人?
门房小厮已从门房中拿出印泥,手指已落在“接收人”处,盖上接收人的指纹印章。
末了小王还在“备注”栏补了句“酉正三刻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