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通过心理瓦解手段和利益交换。段祺瑞通过冯国璋(时任禁卫军统领)向清廷核心武装渗透,承诺保证满洲贵族人身财产安全,瓦解禁卫军抵抗意志。
段祺瑞派亲信廖宇春(北洋军谈判代表)秘密入宫,向隆裕太后施压: 强调革命军势大,北洋军“难以久持”;威胁若不退位,北洋军将不再保护皇室安全;承诺袁世凯将确保皇室优待条件(如每年300万两岁费、暂居紫禁城等)。
2月10日,段祺瑞制造“北洋军前锋已抵京郊”的假消息,并纵容士兵在京城周边制造骚乱。段祺瑞始终以“不忍兵连祸结”为名,将逼宫包装成“拯救国家”的无奈之举,既避免背负“乱臣贼子”骂名,又为袁世凯攫取“和平让权”的政治资本。通过演习、调动制造大军压境假象,实际未真正开战;以优待条件拉拢皇室温和派(如奕匡),孤立主战派(如载沣)。
段祺瑞的每一步行动均与袁世凯密切配合。袁在前台扮演“调停者”,段祺瑞在幕后充当“黑脸”,共同导演了清帝“自愿退位”的戏码。
袁世凯看着当下情形过后差不多了,精心挑选了一个时机,带着幕僚徐世昌,前往紫禁城面见隆裕皇太后。彼时正值寒冬,北风呼啸,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覆着一层薄霜,显得格外清冷。袁世凯身着朝服,神色恭谨,踏入养心殿时,还特意整了整衣冠,脸上堆满了谦卑的神情。在养心殿内,气氛凝重压抑,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隆裕皇太后端坐在宝座上, 隆裕太后神色憔悴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无奈,两旁站着数位神色凝重的宗室王公。袁世凯则恭敬地跪在地上,声音沉稳却又暗藏玄机。
袁世凯恭敬地行了大礼,缓缓开口:“皇太后,如今这天下的局势已然明朗,革命党势如破竹,各地纷纷响应共和。若再顽抗,恐生灵涂炭,大清江山也将岌岌可危啊。” 袁世凯微微抬头,目光诚恳地望向隆裕太后,太后我北洋军虽能勉强抵挡,但眼下前线军士将皆赞同共和,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此长久下去,国家必陷入生灵涂炭的境地啊。”袁世凯跪地,声音略带哽咽,仿佛真的为大清的命运痛心疾首。隆裕皇太后坐在御座上,面色憔悴,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无奈。隆裕太后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泛起泪光的说: “袁爱卿,你乃我大清股肱之臣,如今这局面,你可有良策救我大清于水火?”“袁爱卿,难道真要我大清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