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材料里需要你的营业执照," 他的手指划过苏晚晴新盖的 "舟晴布庄" 公章,章面用弹壳粉拓了五角星,"我找后勤处老张开了介绍信," 顿了顿,声音软下来,"他说军属创业有免税政策,缝纫设备能按军用物资运输。"
苏晚晴望着他眼底的血丝,想起昨夜他熬夜整理申请材料,用刺刀将三十份布料检测报告订成卷宗,封皮刻着 "舟晴" 的钢印。她突然握住他握笔的手,掌心的薄茧蹭过他食指的扳机纹:"其实我早盼着这一天," 指了指墙上的靶场地图,"军属院的坐标," 指尖落在他画的 "舟晴园" 标记旁,"早就缝在我心里了。"
夜风掀起窗帘,靶场的探照灯扫过窗棂,在政策文件上投下跳动的光斑。顾沉舟看着苏晚晴用红绳将营业执照与随军申请表系在一起,绳结是他教的 "单套结",紧实又方便拆解。她的辫梢垂落,恰好遮住文件上 "军属" 二字,却在弹壳发卡的反光里,清晰可见。
"明天去师部," 他摸出枚新刻的子弹壳,底缘是申请提交日期,尾端抛物线直指军属院规划图,"把这个埋在咱们未来的院子里," 指了指子弹壳上的小番茄浮雕,"等番茄藤爬满栅栏," 喉结滚动,"就是咱们的家了。"
苏晚晴接过子弹壳,发现内侧刻着极小的 "归" 字 —— 是顾沉舟的弹道式连笔,笔画间嵌着晒干的番茄皮碎屑。她突然想起他在防汛日志里写的:"最好的弹道,是穿越所有风雪,精准吻到属于我的春天。" 此刻的春天,正随着随军政策的落地,在他们交叠的掌纹里,悄然抽枝发芽。
这一晚,顾沉舟的训练日志躺在随军申请表上,新写的字迹沾着布料纤维:"她同意随军时,夹菜的番茄块在碗里荡出七圈涟漪 —— 正好是我教新兵的据枪呼吸频率。原来所谓随军前奏,是她把服装店开进军属院的蓝图,我将巡逻路线图改成了回家的路标。当母亲的千层底绣上弹道线,突然懂了:此心安处,便是军民共建的家。" 页脚画着随军申请表与布料小样,中间是重叠的 "舟晴 " 二字,像两根交织的毛线针,在政策文件的墨香里,编织着属于军人家庭的、温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