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的炊烟在暮色中蜿蜒成线,顾沉舟的作训服口袋里,师部的随军政策文件被体温焐得温热。他盯着搪瓷盆里翻滚的番茄蛋花汤,蒸汽模糊了苏晚晴发间的弹壳发卡 —— 那是用他 1984 年打靶的弹壳磨的,尾端还刻着极小的 "晴" 字。
"年底前提交申请," 他的筷子碰着碗沿,发出清越的响,"你和娘就能住进军属院了。" 这句话在喉咙里滚了三遍,落进汤里时仍带着不易察觉的颤音。文件上 "军属优先落户子女教育配套 "的条款被红笔圈了又圈,却在" 申请人需提交配偶职业证明 " 处,留着他反复修改的墨迹。
苏晚晴夹菜的手顿在半空,竹筷上的番茄块滴着汤汁,在粗陶碗里溅起小水花。她望着顾沉舟刻意绷直的肩线,想起上周在 "舟晴布庄" 分店选址时,他用弹道比例尺丈量铺面的模样 —— 那时他说 "等你随军,咱们把服装店开到边防团",此刻却因政策落地而紧张得像新兵第一次打靶。
"缝纫社的租约还有三个月," 她擦了擦碗沿,指尖划过他特意用弹壳扣固定的政策文件,"正好把县城的店改成分店," 抬头时撞见他眼中的期待,像靶场的照明弹突然点亮,"军属院的姐妹们需要哺乳装、护颈套," 指了指他后颈的旧疤,"我还能开个来料加工档口。"
顾沉舟望着她腕间重新串好的弹壳手链 —— 抢险时扯断的手链,被她用 1985 年抗洪的弹壳补上了,新壳底缘刻着 "随军" 二字,尾端抛物线直指师部方位。他突然想起昨夜在办公室,对着政策文件练习了二十次开口,此刻却在她的回应里,听见比任何弹道都更精准的落点。
"分店的货架用部队淘汰的铁架改," 他摸出随身携带的弹道笔记,翻到夹着服装店设计图的那页,"我让陈虎带人来搬," 笔尖划过 "儿童区需防撞圆角" 的标注,"弹壳挂钩换成钝化处理的,防刮伤。"
苏晚晴的笑声混着番茄香飘来,她从围裙口袋摸出张布料小样 —— 藏青色底纹上绣着极细的军功章图案,正是用顾沉舟作训服的布料织的。"早想好了," 小样边缘用红笔写着 "军属定制款","哺乳装的弹壳扣用旋转设计," 指了指他教的 "单手解扣" 战术动作,"方便军嫂们抱孩子时穿脱。"
婆婆的纳鞋底声从里屋传来,千层底边缘绣着道极细的弹道线,与顾沉舟巡逻路线图上的拐点分毫不差。他突然想起父亲的烈士证,发证机关盖着师部的红章,此刻母亲即将住进的军属院,正是父亲当年守护的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