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西牛贺州的大部分国家都信奉西方教,而作为上香贡品的酥合香油价格极为昂贵。
于是,燃灯古佛便与玉帝达成一项交易——利用降雨来从凡人身上获取利益。
(燃灯古佛的传记记载,其出生时一切如灯,故而得名燃灯太子,成佛后称燃灯古佛。)
(而佛门另一本书中提到,有个叫阿梨密罗的信徒,每日燃灯,天天进城购买酥合香油和灯具供奉供养光佛,后被点化为燃灯古佛。)
(由此可见,无论哪本佛教关于燃灯古佛的史料,都与灯、灯具以及灯油紧密相关。)
(而酥合香油是供养神仙、佛陀的上乘贡品。)
燃灯古佛计划选定一片区域,派人在那里假扮佛陀,收取酥合香油,而且索要的数量极大,耗费的金银也十分惊人。
但只要百姓交够数量,便能保证当地风调雨顺,甚至能让一年内的产量收益翻倍。
当时玉帝尚未完全掌控降雨权,龙王也时常私自降雨,即便如此,燃灯古佛还是找上玉帝,拉他入伙。
一方面是为了感谢玉帝之前的提携之恩,另一方面则希望玉帝对西方教其他事情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忙牵制道教。
玉帝自然没有异议,毕竟香火多多益善,而且此时的玉帝也急需更多盟友壮大自身势力。
于是,燃灯古佛派下三只犀牛精前去收油,并且玉帝安排西海龙王予以配合。
然而,仅有这些收益还远远达不到利益最大化。
还记得白墨在那些酥合香油上面发现的佛光吗?
燃灯古佛想出了一个让利益更大化的办法,那就是收油的是自己,卖油的也是自己。
如此一来,金平府酥合香油的产业链便形成了:
三只犀牛精收来酥合香油后,自己留下一小部分当作“火耗”吃掉。
随后燃灯古佛前来收油,取走百分之四十作为报酬,并吸收其中的功德。
再拿出百分之五给西海龙王作为报酬,剩下的全部交给玉帝,以吸收其中的香火功德。
金平府因为能保持风调雨顺,百姓对西方教格外虔诚,这种虔诚甚至扩展到周边的郡、城、县,都纷纷加入供奉酥合香油的行列。
可是,年年都需要如此大量的酥合香油,从何而来呢?
嘿,这不今年风调雨顺,百姓挣的钱多了嘛。
被吸完功德香火后的酥合香油,又被燃灯古佛重新拿出来售卖,再次从百姓手中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