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金国通问使魏杞,刚走到盱眙,金军元帅仆散忠义派下属赵房长先行赶到盱眙,想先看魏杞带来的国书,魏杞道:“国书,我主亲自御封完好,见了你家皇帝,自当呈送!”
赵房长听了魏杞回答,快马加鞭赶回宿州,向仆散忠义汇报。仆散忠义怀疑国书不合以前的格式,又通知魏杞,提出割让商州、秦州之地,遣返“归正人”,并增加岁币二十万。魏杞不敢自专,滞留盱眙,派人向朝廷汇报。
赵眘接到魏杞禀奏,决定更换国书,答应割让“海、泗、唐、邓四州”,岁币也如数支付。可仆散忠义还认为没有达到目的。公元1164年十月底,仆散忠义和纥石烈志宁分兵从清河口(江苏淮阴西)渡过淮河,进犯楚州。
当时汤思退撤海州(江苏连云港)防备,知海州魏胜调任为知楚州(江苏淮安),并命魏胜同淮东路安抚使刘宝、知高邮军刘敏共同防御盱眙、楚州一带,而魏胜专门负责清河口一段的防御。
朝廷此时决定派魏杞去金国和谈,宋金两国都知悉,只因具体细节在扯皮。仆散忠义乘此机会,命船载器甲粮草,从清河口出,魏胜侦查得知后,率军堵在清河口,金军假装称打算运粮去泗州,由清河口入淮河转泗州,魏胜知悉女真鞑子狡猾,不同意金军船只路过,并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可淮东安抚使兼都统制刘宝认为,双方尚在议和过程中,不同意魏胜干仗。
十一月初,金军渡过淮河,进入楚州境内,刘宝闻讯,先行跑到了楚州东四十里地方。魏胜率军在楚州西拒敌。双方大战,自早至晚,胜负未分,金军大将徒单克宁率军增援,魏胜也派人向刘宝告急,刘宝贪生怕死,和魏胜仅相距四十里,却坚称两国讲和,哪有战事?不发一兵一卒。
魏胜箭尽,救兵又不至,犹依土山为阵,但他知道此战凶多吉少,对部卒道:“我当战死于此,能够逃脱的,回去禀奏天子!”遂令步卒在前,骑兵殿后,至淮阴东十八里,中箭身亡,楚州失陷。随即,濠州(安徽凤阳)陷落,屯守昭关(安徽含山以北)的王彦也逃遁,滁州也失陷。
赵眘听闻金军大举入侵,主战派群情激愤,又心生后悔,将汤思退罢职,派杨沂中到江淮前线,当时诸军各守其地,没有统一指挥,杨沂中居中协调诸将,各将之间才相互策应,互相支援。
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见汤思退等将大好局面,搞成一锅粥,共同上书道:“汤思退、王之望、尹穑奸邪误国,招致敌军,罪不容诛,乞斩三人,以谢天下。并流放洪适、晁公武,起用陈康伯、胡铨、虞允文等,以定国家大计!”汤思退本来被贬到永州,在信州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一口气上不来,当即翘了!
好在金国皇帝完颜雍头脑异常清醒,情知宋金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无法一口吃掉谁,仆散忠义等攻占楚州、濠洲、庐州、滁州后,即命金军停止进攻,以待宋朝派使议和。金国此举,属于典型的“以战促和”。
赵眘也在摇摆不定中接受了现实,同时也看懂了金国的真实意图。便问户部尚书钱端礼:“朕想派杨由义持书信去金军大营,可他推辞不去,爱卿觉得谁可胜任?”钱端礼推荐了王拚。十一月,赵眘即派王拚,持权知枢密院事周葵书信,至金军元帅仆散忠义大营。双方议定:南宋不称臣,可称皇帝,但和金国为侄叔关系;岁币为二十万,比绍兴和议减了十万;割让“海、泗、唐、邓、商、秦六州”,放回被俘的女真俘虏;不遣返';归正人';。这是和议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