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128章 交权杖

第128章 交权杖(2 / 2)

六月十一日,赵构下诏:皇太子即皇帝位,赵构自称太上皇,退居德寿宫,吴皇后称太上皇后。从这天以后,赵构深居德寿宫,颐养天年,直到公元1287年以八十一岁高龄驾崩,也就是说,赵构做太上皇,整整做了二十六年。

那么,问题出现了,为什么赵构要主动退位、采取禅让形式交接皇权呢?史书当然不会记载原因,笔者分析,不外乎有如下缘由。

第一,欲改变既定“议和”国策。“议和”是赵构即皇帝位后就制定的基本外交国策,“绍兴和议”前,赵构一直沿着这条方针政策和金国打交道,这条政策,既有面对现实的考量,也有雄心壮志缺失的短板。所以,赵构打着迎二帝、迎太后的幌子,受尽屈辱,达成议和,稳定了半壁江山,巩固了皇权统治,维持了二十年和平。但“议和”在民间的议论肯定不中听,大宋向金国屈膝称臣,也让主战派指责,更让人糟心的是,金国还不依不饶,举兵南下。赵构也想改变政策,和金国好好干一仗。因此,即使完颜亮被杀,金军主动提出议和,赵构却采纳主战派宰相陈康伯等人的建议,不予理睬,反而下诏进兵。金国新皇帝派使主动示好,赵构还是听从陈康伯建议,回的国书采用“敌国礼”。但“主战”和自己的一贯政策“主和”政策相悖,于是,赵构想到禅让,将战事交由新皇帝处置,这是最好选项。

第二,欲平安交权。赵构没有儿子成年,选了同辈赵子偁的儿子赵眘为继承人,这事朝廷内外都知晓。赵眘从六岁入宫被赵构抚育,前后三十年。赵眘此时三十六岁了,储备继承人被储蓄了近二十年,这在大宋朝前所未有,即使是亲儿子,也有微词,比如后世康熙的皇太子胤礽,就有心急的心态。与其让他等得心急,不如主动交权示恩!

第三,欲脱身政务烦扰。用他禅让诏书所说“朕宅帝位,三十有六载…忧劳万机、弗遑暇佚,思欲释去重负,以介寿藏…”他册立皇太子的诏书则说“属时多故,未能雍容释负,退养寿康”。总之,他觉得这个皇帝宝座,负担太重,压力太大,他要撂挑子!从他退位依然活了二十六年来看,他说的是心里话,不是冠冕堂皇的客套话。

第四,杜绝诸如英宗朝的“濮议之争”事例再次发生。英宗是仁宗的养子,即位后不久,就提出要将他死去的老爹濮王赵允让追封为皇帝,他在位五年,为这事朝廷就争了五年。赵眘是赵子偁的儿子,如果赵构死后,赵眘即位,也来这一出,不仅浪费朝廷大量精力,意识形态也搞混了,还打了躺在棺材板里的赵构老脸。如果赵构主动退位,这事儿赵眘不好做,更不敢做!

最新小说: 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 大乾贵公子 关于赛伊德来到提瓦特这件事 爱搞钱搞事三公子 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 综影视绝色美人勾人心 太子无敌 四合院:迎娶娄晓娥,躺平真好!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