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详细叙述过,秦桧两居宰相,独相十七年,劫制君父,唱和误国(《宋史.秦桧传》语),党同伐异,权势滔天,陷害忠良,提拔亲党,开门纳贿,富可敌国,阴险狡诈,包藏祸心,种种劣迹,赵构难道不知情?如果知情,为何不将他罢免?赵构不罢免秦桧,是不知、不想、还是不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赵构会重用秦桧。
封建社会帝王用人,一般来说,从三个方面考察:第一,忠心程度;第二,政治观点和自己一致,这实际是忠心与否的补充;第三,才能。至于廉洁程度、个人私德等,统统不是障碍,尤其是在不稳定时期。
首先,秦桧的忠心有问题吗?还真没有!至少在赵构眼里是这样认为的!北宋灭亡,金人立张邦昌,秦桧是主要反对者之一。北宋被俘至金国的文臣很多,也有很多屈膝为金国服务的,而他秦桧想方设法逃了回来。在赵构看来,秦桧是忠于赵氏江山,忠于他这个皇帝的。
其次,秦桧和赵构的政治观点一致吗?可以说,那是“相当一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秦桧坚决拥护赵构的“议和”政策。从即位开始,赵构就把“议和”定为基本国策,这是讨论赵构和秦桧关系紧密的先决条件。许多人认为,“议和”是秦桧提出的,是秦桧挟制赵构做成的,那真是无稽之谈。“议和”是赵构的基本政治观点、既定的基本国策,主要有几方面的证据:即位之初,赵构频繁派遣使者,名义是通问,实际就是想“议和”,只不过金人不搭理他而已;“绍兴和议”前,秦桧曾三次请赵构考虑清楚,赵构一再表示,决定“议和”,绝不反悔;更为重要的证据是,秦桧死后不到四个月,赵构开始清算秦桧的错误用人,错误政策,有位东平进士梁勋上疏说指责秦桧“议和”,赵构勃然大怒,将他流放在千里之外,并下诏强调:“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宋史.高宗本纪八》)。赵构诏书说得非常明白,讲和就是他赵构的一贯国策,秦桧只是促成了这件事而已。
二,收兵权,固皇权。这个观点,秦桧和赵构也完全一致,当然前期宰相赵鼎也是这个政治观点,在任期间收了刘光世兵权。而秦桧则帮赵构收回了张俊、岳飞、韩世忠三人的兵权。且这三人是当朝的主要大将,完全解除了赵构的心头大患。
三,杀岳飞,树威信。杀大将这件事,是赵构敢想而不便于做的大事,秦桧帮他做到了,杀害忠良这样的卑劣事,也就只有奸臣愿做、敢做。杀岳飞,说到底,就是赵构利用秦桧而已,而秦桧则以此邀功、邀宠、邀信任!良臣、忠臣断然不屑于为此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