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杀谁?够份量的将帅有张俊、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刘錡、杨沂中、吴璘。为什么这个灾难偏偏落在了岳飞头上?我们逐个分析一下。
张俊,是赵构在相州做大元帅时的老部下,平苗刘叛乱的功臣。最关键的是,前面叙述过,张俊第一个主动向朝廷交兵权,表了绝对的忠心,没有威胁,所以赵构放过他!
韩世忠也是平定苗刘叛乱的功臣,被迫收兵权时,又主动缴纳了军中钱粮。公元1141年五月,赵构派张俊、岳飞到楚州分散韩世忠的旧部,韩世忠坦然处之。但是这个关键时候,韩世忠的亲信景着和胡纺,好巧不巧上疏朝廷道:“二枢密如果分散韩世忠的部队,恐怕发生变故。”
韩世忠和秦桧的矛盾本来非常尖锐,秦桧深刻领会了赵构的意愿,就是要杀一位大将,因此借此机会抓捕了景着,想以此打开缺口,牵扯到韩世忠身上(不到两个月,秦桧就是用这种手段栽赃污蔑岳飞的,先抓张宪,再牵扯岳飞),但是岳飞性格直率,见不得这种阴谋诡计,暗中派人送信给韩世忠,韩世忠立即星夜面见赵构,跪拜在赵构面前,脱了自己衣服,指着身上伤疤,痛哭流泪地表忠心,赵构要的就是这个结果,韩世忠侥幸逃过一劫。
刘光世,同样是平定苗刘叛乱的功臣、大元帅府的老班底。重要的是,前文也叙述过,因为淮西之战,刘光世从合肥撤退,被罢了军权,根本不存在威胁。尽管刘光世身上的毛病最多,但忠心就是好同志,赵构也放过他。
刘錡,自公元1136年接管王彦的八字军才开始成军,公元1140年指挥顺昌之战,大胜,第二年参加柘皋之战,取胜,总的说来起步比较晚,时间短,职位也没有独当一面,威望还在上升期,自然构不成威胁,赵构犯不着拿他开刀。
杨沂中是赵构的贴身侍卫出身,“昼夜扈卫寝幄,不顷刻去侧”,赵构认为他的忠心无可质疑,自然会对他手下留情。
吴璘是四川武将世家,四川军事统帅是文臣胡世将,吴璘能够服从胡世将的调遣,就是服从朝廷命令,而且吴璘一直在四川抗敌,鞭长莫及,杀他不太好行动。
赵构选来选去,也就只有一位岳飞是“合适”人选了!
既然皇帝决定要杀你了,那么你所有的瑕疵都会被放大,你也就在劫难逃了,你再忠心也会被认为不忠心了!
至于什么“放弃山阳不守“,“不援救淮西”、“不愿意放弃兵权”,统统只是杀人借口而已。而指责岳飞说“三十岁建节(做节度使) 比肩宋太祖”,写信给张宪,要张宪虚报边关警情,以惊动朝廷,迫使朝廷让岳飞回军营掌军,等等,纯粹是“莫须有”的污蔑之词了。
假如,赵构选张俊,濠州兵败自然是杀张俊的借口;假如选韩世忠,擅自设伏欲杀使者肯定是杀韩世忠的借口;假如选刘光世,败退合肥就是杀刘光世最好的借口了!
公元1141年六月,赵构接受了韩世忠当面表忠心后,便将杀将帅的目标放在了岳飞身上,开始着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