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说得很透彻,现在还不到弹冠相庆、论功行赏的时候,金人言而无信,随时可能翻脸,整顿军备,做好打仗准备才是硬道理,因此,岳飞接连三次辞谢封赏诏书,
赵构特意下“温诏”,岳飞才不得已才接受。
宋金通好,赵构派宗室赵士?到河南巩义扫祭皇家陵园。岳飞上疏赵构道:“金人无事主动请和,必定国内有祸患,名义上将河南的地还给我们,不过是寄存罢了!”现代流行语说:无事献殷情,非奸即盗!大体同理。
岳飞因此请求和轻装跟随赵士?洒扫,实际想侦查金国的虚实,为北伐做准备。赵构当时还在考虑是否批准,秦桧怕岳飞中途捅出篓子,力劝赵构不予批准,岳飞因此未能成行。
佐料:公元1137年九、十月,岳飞向赵构提议立赵瑗为太子,引起赵构不快,有人认为这是赵构对岳飞矛盾加深的原因。果真如此吗?
《宋史.高宗本纪》记载,岳飞远非提议立储第一人。
公元1129年七月,仙井监(四川仁寿)进士李时雨上书,请赵构选立宗属,赵构大怒,将李时雨斥归乡里。李时雨是提议赵构挑选宗属为备的第一人,此时赵构做皇帝才三年,年龄仅二十三岁,李时雨不顾情面,指责赵构“不行”,难怪赵构生气。
但两年后,经宰相范宗尹提议,公元1131年五月,赵构便特意命宗正府挑选年幼的宗室子,送宫内养育,这就等于赵构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确实“不行”。
六月,上虞县丞娄寅亮上疏,请赵构选立继嗣,娄寅亮这次提议很直接,可赵构不但没生气,还在十一月升娄寅亮为监察御史。县丞为“从八品”,在地方;监察御史为“从七品”,在中央,地位天壤之别!
公元1132年五月,赵伯琮被收养宫中。公元1133年二月,赵伯琮封为和州防御使,赐名赵瑗!
公元1135年五月,赵瑗被封为建国公,保庆军节度使,六月,在资善堂读书,拜范冲,朱震为师,资善堂是什么地方?是大宋皇子读书之所。
从后宰相赵鼎拥赵瑗,秦桧却反对立赵瑗。
明白了这个过程,我们还会认为,岳飞提议立嗣,赵构会忌讳或者憎恶吗?
有人又会说,立嗣之事文臣提得,武臣提不得!立嗣实为皇帝体现皇权的最核心事,不管文臣、武臣,谁都不便提。但从赵构对此事的态度来说,应该说是比较大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