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6年六月,赵佶为赵桓迎娶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之女为皇太子妃。
公元1117年,皇太子妃朱氏为赵桓生育了儿子赵谌,这是嫡皇孙,是从大宋建国还没有出现过的大喜事。赵佶提前操作,果然开花结果,一切在预料之中。赵佶大喜过望,蔡京乘机奏请封皇孙赵谌为检校少保、常德军节度使,崇国公。
从赵桓早年的履历来看,赵桓的成长似乎很是一帆风顺,地位稳固,其实远非如此。
公元1108年九月,也就是赵桓进封为定王后八个月,进封的喜悦尚没有完全享受,噩耗便来临,他的母亲,年仅二十五岁的王皇后撒手人寰,此时赵桓刚九岁,小小年纪就丧失母爱,其感情创伤可想而知,让他早早地体味到了人情的淡薄和世道的艰辛。
没有了母亲的庇护,赵桓只剩下“嫡长子”这块金字招牌,虽然招牌很正统、很耀眼,但生在帝王家,变数太大了。赵桓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为人处事格外小心谨慎,即使是做了皇太子以后,也是该推辞的推辞,该节俭的节俭,该低调的低调。把功夫用在了读书上,给人留下了谦虚恭谨、聪明仁孝的好印象。
但是,赵桓的才情,在文学素养相当高的赵佶面前,渐渐难入他的法眼。加上赵佶儿子贼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