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8四月,宰相吕公着年已七十一岁,精力不济,几次提出辞呈,太皇太后终于同意,改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同日,吕大防、范纯仁为宰相。
第二天,观文殿学士孙固为门下侍郎,刘挚为中书侍郎,王存为尚书左丞,御史中丞胡宗愈为尚书右丞,户部侍郎赵瞻为签书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是安焘,他是前一年任命的,加上两位同平章军国事文彦博、吕公着,他们还偶尔至政事堂讨论军国大事,因此,除了皇帝和太皇太后之外,中央政治局常委有十人,队伍比较庞大。
再说蔡确,公元1086年罢相,以观文殿学士知陈州。次年,蔡确再贬安州(湖北安陆)。从宰相跌落到地方官,如果心胸不阔达,没有好心态,日子过得自然郁闷。
闲暇之余,蔡确在属地四处游览散心。有天,蔡确游安陆车盖亭,山光水色让他一扫心中郁闷,蔡确感慨万千,才思泉涌,一口气写了十首绝句,名为《夏日游车盖亭》。
不久,十首诗被知汉阳军吴处厚所得,吴处厚如获至宝,为什么?
原来,蔡确曾跟从吴处厚学习作赋,可以说有师生情谊,蔡确作赋不行,做官是行家里手,进士及第后,一路飙升至宰相,吴处厚仕途不如意,向蔡确写信,请求关照,蔡确装聋作哑。这是矛盾一;
王珪任用吴处厚为大理丞时,王安礼、舒亶互相攻击,此事由大理寺审理,吴处厚知道王安礼和王珪交结,就找舒亶的茬,说他用公家的灯烛系自盗。而蔡确偷着派人向吴处厚表示要救助舒亶,吴处厚不鸟他,蔡确发怒想赶走吴处厚,却被王珪拦住。这是矛盾二;
吴处厚帮了王珪,王珪打算授予吴处厚馆职,蔡确又暗中阻挠。神宗驾崩,王珪任山陵使,让吴处厚掌管工程疏奏。为先帝修陵寝是国家大事,完工后参与的官员都可晋升。不料王珪中途病死,蔡确接任山陵使,马上赶走了吴处厚,让他知汉阳军。这等于剥夺了吴处厚升官的机会,吴处厚很郁闷,却无能无力,这是矛盾三;
好景不长,蔡确也被贬知安州,和汉阳交接,一对冤家又走在一起,安州有静江兵卒,应该调去戍守汉阳,蔡确又坚决不调遣。吴处厚气得七窍生烟,愤怒地说:“好你蔡持正,你在朝廷时多次陷害我,现在做地方官了,还这样跟我过不去,你等着瞧吧!”
因此,吴处厚得到这十首诗后,挖空心思曲解,最后得出结论,蔡确咏诗诽谤朝廷,吴处厚上言中书省,说其中五首诗涉及讥讽,有两首诗尤其过分,有攻击皇帝的意思。一首诗中有“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一句。
郝甑山是安州人,唐高宗时的忠直之臣。唐高宗曾想让位给皇后武则天,郝甑山上奏反对。吴处厚牵强附会,说蔡确这句诗本意是将太皇太后高氏比做武则天。吴处厚奏疏一上,朝中立即热闹起来。
保守党人谏议大夫梁焘、范祖禹,左司谏吴安诗、右司谏王岩叟、右正言刘安世接连上奏,强烈要求追究蔡确罪责,朝廷下诏,让蔡确上疏辩解。刘安世又进言道:“蔡确罪状显着,还要等他自我辩解,这不是执政大臣有意保护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