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精彩纷呈宋王朝 > 第79章 乌台案

第79章 乌台案(1 / 2)

再说大宋文学牛人苏轼,王安石当政变法时,他先对赵顼进献“三言(即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接着又上书议论新法不便,还在主持进士考试时,出了一个讥讽新法的题目,搞得王安石相当不爽快,御史谢景温很“得转”,立即找苏轼的茬,苏轼便请求外调。

公元1071年,苏轼任杭州通判,自1074年后,他陆续担任知密州(山东诸城)、徐州、湖州。在地方任上,苏轼看到了新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像“青苗法”、“专卖法”、“手实法”等,苏轼都很不赞成,但又不敢再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于是采取另一种形式,即通过和朋友诗词唱和,对新法实施过程中的弊端进行批评和讽谏。

可能大家想不到的是,最先把苏轼作诗讽刺新法举报给朝廷的是大科学家沈括。公元1073年, 沈括以“检正中书刑房公事”的身份到两浙察访农田水利,看到苏轼的诗稿,认为涉嫌诽谤朝政,上呈赵顼,赵顼并不重视沈括的进言。

而王安石和苏轼的私人关系很铁,王安石尽管执拗,但其人品、道德都属于“大拇哥”,更不会理会这种无中生有的指控。

公元1076年王安石二次罢相,变法事业的主导者已经从王安石变为赵顼本人。变法实际成为皇帝亲自部署的既定国策,反对变法无疑就是反对神宗赵顼本尊了。

公元1079年四月,苏试由知徐州调任知湖州。到任后,按照惯例,苏轼向赵顼进呈《湖州谢上表》,其中有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意思是:我知道自己迂腐不识时务,难以与新进之人共同进步。皇上察我年老不会生事端,或许能保全一方百姓,故让我到湖州任职。

这句话,虽然说得谦虚婉转,字里含间却透露出对新法的不满。

御史中丞李定很快从中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李定是王安石的学生,更是坚定的新法派,他曾因为不给母亲守丧而遭世人唾骂,恰好苏轼当时写了一篇赞颂北宋孝子朱寿昌的诗作,这让李定觉得苏轼在指桑骂槐,写诗讽刺自己,两人从此结下了梁子。常言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李定死盯着苏轼,苏轼难逃一劫。

七月,李定纠集御史何正臣、舒亶等人接连上疏弹劾苏轼。证据就是上表中的这两句话。认为苏轼是攻击朝政,反对新法。赵顼及新法派都大为恼火。经赵顼批示,同意抓捕苏轼进京审讯,御史台官吏皇甫僎接了这差使,七月底,他带着儿子和两位吏卒急驰湖州。

当时“驸马都尉王诜”与苏轼交情深厚,秘密遣人通知在南京任职的苏辙,苏辙立马派人往湖州报告苏轼。尽管皇甫僎快马如飞,但是由于儿子生病,在润州停留了半日。因而苏辙的人马先到,苏轼提前知道消息后立即告假,由通判祖无颇代管州事。

最新小说: 七零空间俏知青 武布中华 盗墓:死遁后被关小黑屋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什么?男的穿越到古代宅斗?!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恶霸上门来要名分了 碧蓝开局满图鉴,港区求生指南! 高达SEED:夏亚再临 星穹铁道:蛇人小姐不信丰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