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第四路泾原路刘昌祚,率蕃兵、汉兵共五万,在头上也被加了一个“婆婆”——受第五路统帅高遵裕节制,因此,高遵裕和刘昌祚实际共为一路,分为两条战线。两人都是从庆州出兵,向西北进发。
十月十三日,第四路刘昌祚引兵出葫芦川,至磨齐隘(宁夏海原境内),遇西夏三万兵扼守隘口。一时难以攻入。诸将建议放弃磨齐隘,向东奔韦州(宁夏同心县东),和高遵裕的部队汇合。
刘昌祚道:“遇贼不击,弯路保全自己,我们做将领的有何脸面?如今之计,在于速战速决!”
刘昌祚传令,立功者受平时三倍赏赐,将士欢腾,响彻山谷。
刘昌祚命盾牌手在前,神臂弓随后,弓弩手在第三排,骑兵在最后压阵。然后亲自提两面盾牌在前登山冲锋,众将见主将拼命,士气大振,从上午杀到下午,西夏兵终于略微松劲退却,宋军乘势猛攻,夏军大败。
刘昌祚率军追击二十里,斩杀西夏军大首领没啰卧沙、都监梁格嵬等十五人,俘获小首领二十二人,斩首二千四百多人,由此打开了大军的通道。刘昌祚接着攻入鸣沙川,在此缴获了许多西夏的粮草,大军乘势进逼,很快抵达灵州城下,五路军中,刘昌祚的部队是第一支到达灵州的部队。
第五路高遵裕所部也很顺利,长驱直入,很快抵达清远军(宁夏同心),经过作战,击败了西夏守军,收复了清远军。然后率军向灵州挺进。
十月三十日,刘昌祚已经抵达灵州,因哨骑报告,灵州城门未关,西夏军似乎没有料到宋军的行军速度如此之迅速,刘昌祚当机立断,未等高遵裕的后续大军,立即发动猛攻,眼看城门要被攻破,高遵裕却派使者对刘昌祚下达命令停止进攻,并说已经派人进城招安了。原来高遵裕嫉妒刘昌祚将获得头功,不顾大局,阻止刘昌祚进攻,导致丧失良机。
刘昌祚接到命令,不敢违抗,只得按甲休兵,等高遵裕大军一同攻城。十一月三日,高遵裕率军抵达灵州,却先将刘昌祚缴获的粮食并吞了,引得泾原军忿躁不安。
第二天,大军开始攻灵州城,因丧失先前的战机,西夏军有了充足准备,接连十八天不能攻破。此时天寒地冻,粮草又少,西夏掘开黄河,用黄河水倒灌宋军大营,宋军被溺死者无数,加上又冻又饿,高遵裕只得撤军回师,两路共计十三万七千军,仅剩下一万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