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参知政事唐介死后,中书宰相出现了有趣的现象。首相曾公亮见王安石权势熏天,不愿和他相争,多次以年老要求退休;富弼因为身体有病,也不愿上班;参知政事赵拚势单力薄,见朝廷变更一事,便叫苦不迭。世人称中书刚好有“生、老、病、死、苦”。
王安石生龙活虎,自然是“生”,曾公亮“老”,富弼“病”,唐介“死”,赵拚“苦”。
自公元1069年七月开始,朝廷陆续颁布“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更戍法”、“保甲法”、“募役法”、“市易法”、“保甲养马法”、“方田均税法”、“免行钱法”、“手实法”等。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为手段,挽救宋朝“冗官、冗兵、冗费”、人们负担过重等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法律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佐料:陈升之,福建建阳人,进士出身。《宋史》没有记录他前期事迹,只简短地记载他知封州、汉阳军,后来入京为监察御史、右司谏、起居舍人、知谏院。
陈升之任言官五年,着作郎王瓘弹劾殿帅郭承佑娇纵、张尧佐罢宣徽使、任守忠罢内侍都知、御史张昪出京久不赴任、唐介攻击宰相文彦博等事,陈升之都曾参与其中,只是态度不很坚决!
仁宗后期,陈升之为枢密副使,御史唐介、吕诲、赵拚都弹劾他,说他交结宦官,所以得到重用,激怒了仁宗,斥责道:“朕任用官员,难道还受宦官左右?”将双方各打五十大板,陈升之贬为知定州。
公元1065年,陈升之再次升迁为枢密副使。1068年,陈升之为“知枢密院”,当时枢密院有文彦博和吕公弼为枢密使,再加一个“知枢密院”,陈升之是特例。
第二年,陈升之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王安石为感谢他,先推荐他做宰相,陈升之做了宰相后,立马翻脸不认人,要求撤销变法的主要机构“三司条例司”,把王安石彻底惹毛,陈升之吓得几个月装病在家不敢上班,赵顼再三召唤,才敢出门,可见王安石当时的权势!
陈升之的这个行为,加上他以前就善于攀缘附会,博取富贵,世人讥讽他,给他一个“筌相”的绰号。成语有“得鱼忘筌”,“筌”指捕鱼的竹器。
陈升之原名陈旭,为避讳赵顼的“顼”音,而改名陈升之。《宋史.卷二百一十一.宰辅二》记录的宰相陈旭,就是陈升之。
陈升之于公元1079年逝世,年六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