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趁热打铁道:“先帝在位久,德泽世人,故一旦晏驾,天下迎奉新君,无人敢有异议。太后一妇人,臣等五六书生罢了,不是先帝的遗旨,天下谁肯听从呢?”
曹太后听后,默然无语。
韩琦又毫不畏惧地进言道:“臣等在宫外,陛下若失调护,太后难辞其咎!”其他宰辅大臣见韩琦如此质问太后,都吓得汗流浃背。
曹太后也颇感意外,惊骇道:“这是什么话?老身的心情比你们更迫切啊!”
过了几天,韩琦单独见了赵曙,赵曙似乎更委屈,对韩琦道:“太后对朕没有恩情啊!”
韩琦急忙回答道:“自古圣明君王不少,独称舜为大孝,难道其他的君主都不尽孝吗?父母仁慈而子女孝顺,这是人之常情。父母不慈爱而子女孝顺,这才真正值得称道!只怕陛下做得不够好,父母哪有对子女不慈爱的呢?”
韩琦苦口婆心,赵曙总算听进去了。
十二月,赵曙御延英殿,开经筵(为帝王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座)。翰林学士刘敞讲读《史记》,讲到尧禅位给舜时,刘敞拱手进言道:“舜身处卑贱时,尧毅然将天下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舜身上具有'孝友'的高尚品德,能够光照天地。什么是'孝友'?善事父母为'孝';善爱兄弟为'友'。”
刘敞言辞明快,声音清朗,赵曙知道他在借机劝谏自己,肃然改容。太后听了以后,内心也十分高兴。
朝中大臣的谆谆劝导,皇帝与太后之间的间隙逐渐冰雪消融。
佐料:《宋稗类钞.君范》记载了一则英宗的故事,可以侧面了解英宗的为君之道。
按以前惯例,祭祀天地的大典时,官员失仪不敬,不能赦免罪行。一次祭祀后,主管御食的官员遵英宗诏令,向相关官员赏赐食物,有位郎中易知,一贯贪嘴好吃。竟然喝得大醉失礼。御史弹劾他“不敬”之罪,宰相韩琦向英宗请示,按法律处罚。
英宗不同意道:“宁可因为其他事处罚,大臣因为饮食获罪,朝廷有何面目见士大夫?”
英宗此话,见识确实高韩琦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