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主将耶律奴瓜、萧挞凛认出王继忠是一条大鱼,指挥辽军主攻王继忠,萧挞凛亲自率军上阵,将王继忠重重包围几十层。
王继忠殊死搏斗,手下士兵都受重伤,王继忠指挥将士,边战边走,沿西山而杀向北面,欲意突围。
可是,萧挞凛不会给他逃命的机会,挥军紧紧追击,王继忠冲杀到白城时,终于人困马乏,部下仅有七八骑跟随。
最终王继忠不敌,被萧挞凛部下俘获。
王继忠军败的消息传到朝廷,赵恒感到异常震动,一开始还认为王继忠已经阵亡,下诏追赠王继忠为“大同军节度使”,给他四个儿子加官。
同时,赵恒派刘承珪、李允则到边关,调查边将退兵不救的原因。王超、桑赞推出了两位替死鬼,一位是镇州副都部署李福,另一位是禁军都指挥使王昪,说他们未战先逃。
两位冤大头中,李福流配封州,王昪不仅屁股上挨了板子,还被流配琼州。
王继忠被俘后,并没有被杀。辽国萧太后和辽国皇帝耶律隆绪,早就知道王继忠忠勇有才略,对他很厚爱。
萧太后和耶律隆绪在炭山(在今河北独石口外滦河上游,这是辽国皇帝、皇后避暑、狩猎的场所)接见王继忠。且授予王继忠官职。也许是王继忠感恩辽国的厚待,也许是王继忠痛恨王超、桑赞的不救援,王继忠投降了辽国,接受了辽国朝廷的官职。后来的“澶渊之盟”,王继忠从中起了巨大作用!
佐料:王继忠是开封人,从小在赵恒藩邸,服侍赵恒,因为做事谨慎忠厚,赵恒对他十分信任。
赵恒即位后,王继忠的官位随即水涨船高。
公元1003年,王继忠被俘,并被辽国授予高官,宋朝并不知情,一直以为王继忠战死了。
到了第二年,宋辽“澶渊之盟”前期,辽国让王继忠负责撰写求和奏章,大宋朝廷这才知道,王继忠还活着。
王继忠尽管投降了契丹,但是没有忘记赵恒的厚恩,一直劝说契丹皇帝和大宋讲和,“澶渊之盟”,王继忠是主要的穿针引线者。
宋辽讲和以后,宋朝每年派遣使者到契丹,赵恒都会让使者携带袭衣、金带、器币、茶药等财物,专门赏赐给王继忠,而王继忠见到大宋使者,每次都会伤心流泪。
王继忠曾经悄悄写信请求赵恒,下诏允许他回去,但是赵恒觉得,已经和契丹签订了誓书盟约,各无所求,不想违反。于是便委婉拒绝了他的请求。
契丹皇帝对待王继忠十分优厚,特意更改他的姓名为耶律显忠,又为他改名为耶律宗信,还晋封他做了楚王,一位降将,得到两边皇帝的垂青,实属少见。
王继忠后来的结果如何,宋史载:“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