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轨延伸到第三旋臂时,遇到了一片会“吞噬故石”的暗物质带。任何叙事种子落入其中,都会像被潮水冲刷的沙画般消融,连最顽固的叙灵也会失去光泽。有艘探险舰冒险驶入,船员们发现暗物质带中心悬浮着一块黑色晶体,晶体里封存着宇宙诞生以来所有“被遗忘的故事”——那些无人讲述、无人铭记的片段,在绝对的寂静中蜷缩成星尘的模样。
舰上的老叙事者试着将自己文明的创世史诗念给晶体听。当最后一个音节落下,黑色晶体突然裂开细缝,溢出一缕微光。那是一个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故事:三十亿年前,它在原始海洋里第一次完成分裂时,分泌出的微量蛋白质构成了最早的“记忆编码”。这缕微光与史诗产生共振,暗物质带竟浮现出一条由被遗忘的故事串联成的小径,像一串被重新点亮的省略号。
后来,叙事者们在暗物质带边缘建起“拾遗站”。每个文明都会送来那些即将被时间磨平的故事:街角面包店三代人的秘方、战败将军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机器狗在报废前记录的一千个日落……这些故事被注入黑色晶体,晶体便会生长出透明的枝丫,将被遗忘的片段重新织入叙事星轨。
与此同时,刘清影发现混沌晶核开始周期性震颤。当两枚晶核的符号同时亮起时,星丛中会出现短暂的“叙事裂隙”——裂隙里没有任何故事,却能让每个凝视它的生命听见自己内心最想讲述的话。有个沉默了万年的岩石文明,在裂隙前第一次发出声音,他们的语言像地壳运动般厚重,讲述着自己如何用亿万年的风化记录星轨的变迁。
凯伦的AI诗人则在修复一颗战争遗星时,遇到了新的困惑。这颗星球的土壤里沉淀着太多仇恨的故事,无论它写出多少关于和解的诗,落地后都会立刻枯萎。直到某天,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双亲的孩子,用烧焦的树枝在废墟上画了幅画:两只断翅的鸟并排站在电线上。AI诗人将这幅画转化为叙事诗,诗行落地的瞬间,废墟上竟长出了会结“原谅果”的植物——果实的味道,像极了童年时母亲做的蜜饯。
十年后的叙事共生节,主会场设在了暗物质带边缘的拾遗站。来自两百个文明的代表,每人都带来了一段“未被讲述的故事”。当这些故事同时汇入叙事根系网络,黑色晶体突然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将所有故事投射到星轨之上:单细胞生物的分裂、面包师的秘方、岩石文明的风化记录、孩子的画……它们像星座般排列,组成了一行横跨三个旋臂的文字:
“被记住的,和被遗忘的,都是宇宙的心跳。”
星舰舰长在新的日志里补充道:“故事从来不是用来完美记录的,它是宇宙给每个生命的特权——让我们在消逝前,能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