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些领到新犁的农人脸上质朴的喜悦,顾晗连日来的疲惫也消散了不少。
这日,他正在工匠署与一位老木匠讨论新式纺车的一个零件细节,青鸾便步履匆匆地从外面进来。
“少夫人,宫里来人了。”
顾晗的动作停下,抬起头。
“是京城来的天使,已经到了安抚使衙门,朱大人派人来请您,说是天使知晓您来了青州,请您过去代世子接旨。”
当顾晗赶到时,衙门正堂内气氛严肃。
为首的太监约莫四十来岁,面白无须,神情倨傲,手中捧着一卷明黄的圣旨。
安抚使朱寻早已候在一旁,脸色有些发白,额角渗着细汗。
“青州诸位大人接旨——”
尖细的声音响起,顾晗与朱寻一同跪下。
“……朕闻青州水患已平,民心渐安,甚慰。兹逢皇太后圣寿在即,普天同庆。念青州风物奇绝,特产暖玉,山蕴石菌,皆为祥瑞之物。着令青州府,于一月之内,寻得上品暖玉百斤,千年石菌十株,献于宫中,以贺太后千秋。此乃孝心之举,望尔等体朕心意,勿负朕望。钦此。”
太监念完,堂内一片死寂。
朱寻一张脸痛苦得挤成一团。
暖玉百斤,石菌十株?
还得是一个月之内?
这简直是要青州的命!
顾晗心中也是一沉,这道圣旨来得太过蹊跷,处处透着不寻常。
他平静地叩首:“臣妇,接旨。”
待他起身接过圣旨,那传旨太监脸上才露出一丝笑意,只是那笑意并未到达眼底。
顾晗回以微笑,语气谦恭:“公公远道辛苦了。只是有一事,斗胆想向公公请教。”
“少夫人但说无妨。”
“今年青州大水,百姓流离,府库空虚,实在艰难。不知这贡品之事,可否向陛下求情,酌情减免一二?”
太监听了,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些,他用拂尘轻轻掸了掸衣袖。
“少夫人有所不知,陛下圣明,早已体恤到青州的难处了。”
他慢悠悠地开口:“原本按旧例,这贡品的数量还得翻上一番呢。如今这个数目,已是陛下念着青州遭了灾,特意减半了的。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啊。”
“再者说,”太监的声音压低了些许,“水患淹的是田地,伤的是庄稼。这暖玉和石菌,长在深山之中,水可淹不到山顶上去。这贡品是万万不能少的。少夫人,您可明白?”
什么狗皇帝,两眼一睁就是搞事啊。
顾晗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维持着温和。
“多谢公公指点。”
他朝身后的檀香递了个眼色,檀香立刻会意,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悄无声息地塞到了那太监手里。
太监掂了掂,脸上的笑意这才真切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