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功绩!
这将使沿海无数百姓受益无穷!
至少在未来三五年内,很难再有大规模的海盗和倭寇出现。”
听完刘瑾的话,谷大用等人愣住了。
很快,他们的脸上和眼神中都充满了对高鸿志的敬意。
论忠君爱国,整个大明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和高鸿志相比。
甚至自大明开国以来,也无人能与他比肩。
作为出身贫苦之家的太监,他们更能理解高鸿志此举的重要性。
高鸿志绝对是他们这些宫中太监最敬佩的大明官员!
正德皇帝明武宗沉默了下来。
良久,他感慨地说道:“朕得高卿一人,足令大明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刘瑾等人同时跪下,心悦诚服地喊道。
是的,他们是真心佩服。
因为他们对高鸿志真的心服口服,由衷地尊敬他。
“朕一定要好好想想,如何赏赐高卿。”
“必须要重赏他!”
正德皇帝明武宗激动地说。
“……”
听到这话,刘瑾等人面面相觑,高鸿志已经是镇国公了,还能怎么升?
如果不给他升爵位,明武宗打算给他什么赏赐?
难道是入内阁?
以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入内阁?
光是想想就让人激动,震撼不已。
不过,这种事也只能想想,不可能实现。
如果明武宗真敢提议,恐怕会引发朝中震动。
那些文臣们说不定会指着明武宗骂他是昏君。
“大伴,刚才的事都说完了吗?”
明武宗仿佛回过神来,看着刘瑾问道。
虽然觉得刘瑾可能说完了,但还是想再确认一下。
“启禀皇上,老奴还没说完。”
刘瑾恭敬地说。
“哦?”
明武宗眼睛一亮,说:“大伴还有话要说吗?
那你接着说吧。”
谷大用他们也把目光投向了刘瑾,想搞清楚还有什么事。
“启奏陛下,锦衣卫的两位指挥佥事带着京城里的锦衣卫队员,离开了京城。”
“现在整个京城就剩下少数锦衣卫队员了,由镇国公亲自留在锦衣卫总部坐镇。”
“就在刚才,镇国公带着一百名锦衣卫队员进了紫禁城,直接闯进文渊阁,在内阁首辅刘希贤面前,把户部尚书韩文和工部左侍郎焦方这两位大臣抓了起来。”
“他们俩都涉及非法饲养海盗,并允许这些海盗为非作歹,抢劫百姓财物。”
“违反咱们大明朝的海禁法规,私下里开放海港进行贸易。”
“而且,他们还滥用职权,收受贿赂,替沿海地区的土豪提供保护。”
“为这些人违法饲养海盗,私自开展海上贸易保驾护航,从而捞取好处。”
刘瑾的脸色变得异常严肃,“镇国公是在有了确凿证据后,直接逮捕了两人,并带回了锦衣卫总部的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