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 第876章 城中有人拦路

第876章 城中有人拦路(1 / 2)

李北玄转过身,望向城门。

风已渐弱,雪也停了。

朝阳尚未破云,但天色已渐明朗。

他眯着眼,盯着城门口那片聚集的人群看了许久,神情却越来越沉。

这些人,的确是灾民。

这是毫无疑问的。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裹着破麻袋、披着烂布头。

有些人连鞋子都没穿,全靠麻绳捆着稻草草鞋裹脚。

有老有少,更多的是妇孺和羸弱之人。

有人骨瘦如柴,一碗热粥吃得手抖脚软。

有人嘴唇泛紫,显然是连夜在雪地里冻过来的。

有的小孩眼珠浑浊,瞳孔发灰。

明显是饿久了、脱水脱力的迹象。

他们从南门外进来,大多是沿着大道、从村头、关口、堆栈、破庙、荒田边的窝棚一路逃过来的。

是实实在在的“难民”。

但,他们不是“百姓”。

这两个词,在纸上看着差不多。

可实际意义,却完全不同。

“难民”是被灾逼出来的。

是饥寒所迫,无家可归,靠天吃饭,向命讨生的流徙之人。

他们是没有根的。

他们今天在晋阳,明天可能就在潞川、蒲阴,后天甚至会往并州逃。

他们对地方没有归属感,也不抱希望,只是饿了,才来吃饭。

可“百姓”不同。

百姓是有家、有地、有铺头、有后院的人。

他们住在城中,住在巷里、坊间。

哪怕是穷户、破门独户,也有个安身的地方。

他们才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基本盘。

但现在,李北玄在这粥棚前看到的,只有“难民”。

没有“百姓”。

没有城里人。

哪怕离得再远,消息再不灵。

粥棚前的人群里,也该混进几个真正的“本地百姓”才是。

可眼前这一锅粥,熬出了一百来人。

但没有一个,是从城里街巷走出来的。

这一点,让李北玄心里隐隐升起一丝不安。

他不动声色地抬头望了望城内的方向。

在他印象中,南门进去不远,便是晋阳南坊。

过去再远些,是织坊、市铺、民巷。

再往北是州衙、文庙、大市、东华门……

这些地方,都是人气最旺、居民最密集的地方。

按理说,粥棚这一煮,香味一散,城南的坊巷里多少该有点动静才是。

可现在静得诡异。

没有人来。

不是来得少,而是……一个都没来。

最新小说: 四合院:大领导是我的老政委 快穿之当炮灰有了外挂 穿越七零:军嫂富可敌国 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爷请爬开,姐要独美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纤尘引之妄途 穿越明日方舟却早了几百年 隋烽 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