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875章 行险,弄险,老子不想伺候了!

第875章 行险,弄险,老子不想伺候了!(2 / 2)

毕竟,不是每一个卿位家族都想谋取南方作为封地,国家的事情也不该完全由他们来承担,凭什么光出力而没有回报啊?

不是有家族迁徙往楚地了吗?怎么不是由他们负责楚地的安全呢。

已经知道刚刚迁徙到楚地不久,需要安家落户以及进行生产,哪有余力担负镇守的重任。这是区别于姬周几次分封的事实,当时获得分封的诸侯可没有旁边安排保姆的待遇。

需要存在区别,其实也是时过境迁的一种体现。

可以预料到的事情是,国家承担的义务越多,越往后面会让更多人视作理所当然。

比方说,周王朝可没有赈灾那么一回事,谁遭殃就自己承受,撑不住就国破家亡,王室一粒米都不会施舍出去。

那不是周王室没有在收税,主要是王室没有主动承担赈灾义务,有的只是某国遭遇入侵,王室有出兵或号召其他诸侯救援的责任。出现赈灾也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真不是义务或责任。

大一统王朝之后,由西汉率先建立“平仓”这个制度,变成一旦某地出现天灾人祸,朝廷有义务对遭了灾的某地进行赈济了。

说白了就是西汉朝廷先从民间索取,物资囤积起来就是为了应对灾害。那些物资并不是朝廷从其它方面抠搜省下来,本来就是各种人存在朝廷那里,算是由朝廷建立的一种风险平摊。

西汉还好,出现天灾人祸会基本会进行赈济,到东汉赈济制度就崩坏了。东汉赈济制度崩坏的主要原因是朝廷被西羌拖垮,本来应该拿出来赈济的物资已经消耗在对羌人的战事之中。

后面的历朝历代都有建立赈灾体系,要说哪一个朝代做得最好,竟然是经过满清皇帝雍正励精图治之后的乾隆当政时期。

简单来说,晋国那些南迁到楚地的家族,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安居乐业,形成晋国对楚地的有效统治,外部的军事威胁被其他家族承担起来。

如果这种方式形成制度,无疑会是楼令对诸夏苗裔的又一个贡献,十分方便日后继续向外进行扩张。

有那么一个不变的事实,无论创建一个制度或体系是为了什么,起初到底被执行得多么好,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差,乃至于变成吃人的体系之一。

没别的原因,简单因为钻漏洞和走捷径一直都是人的天性。

是不是可以用律法来保证制度得到坚持与执行?那就要知道古时候律法与现代法律是两回事这么一个事实了。

提到法家,现代人以为当地社会的法律系统就是延续自古代的法家,固然不能说完全不是,可现代法律更多是取自西方体系。

最新小说: 大周第一婿 铠甲勇士之我是影霸 极品皇子,开局被和亲 晚唐:开局一条船 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 斩神:开局假扮红缨,调戏林七夜 远古赛亚人:在诸天万界战斗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 不靠系统她照样在斩神杀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