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旋带兵拉练的申请还没有批下来,但是他和贾欣笑的婚期却是一天的近了,距离两人喜结连理的日子已不足一月了。就在钓鱼城办事处的旁边,王夫人赠予赵旋的四合院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装修工作。
这段时间以来,周村绸布店的贺掌柜和钓鱼城木匠铺的王掌柜都曾想带人来帮忙,却被赵旋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只是要求他们加紧打造自己所需要的行军睡袋和行军帐篷。
赵旋自己设计的这些行军装备,他暂时并不打算公之于众,所以只能让自己的产业来生产。至于自己结婚所需要的一切,对于临安这座大城来说,可以有太多的选择了。
赵旋对这些行军装备有着独特的构想,他暂时并不打算将其公之于众。毕竟,临安作为一座大城,各种服务一应俱全,他完全可以从其他店铺中找到满足自己婚事所需的一切。
与此同时,赵旋所确定的行军食品也有了显着的进展。除了经久耐存的炊饼之外,还有用面粉混合着大豆粉、芝麻炒制作成的炒面,以及用盐腌制后晒干的咸菜和腊肉等食物。这些食品,不但能保存较长的时间,还可以给军队提供足够的能量。
这一日,皇城司衙门内,赵旋正在房间里翻阅着泉州皇城司负责人余东华的述职文书,而余东华本人,则垂手恭敬的站在赵旋的对面。
他刚刚奉命从泉州赶回临安,给赵旋带来了关于刺桐港贸易动向、海寇踪迹以及泉州市舶司税赋的常规奏报。
赵旋草草的翻阅完了文书,这才缓缓的抬起头来,看向余东华,开口说道:“余干办,一路辛苦了。你这述职报告写的很详细,看来你是用心了。”
余东华连忙拱手道:“大人言重了,这是属下分内之事,理当为之。”
赵旋微微一笑,对余东华道:“余干办,坐下说话吧。”余东华谢过之后,这才在赵旋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赵旋端起案上的青瓷茶盏,轻轻吹去表面的浮沫,然后抿了一口,不经意地问道:“这蕃商在临安也是不少的,我倒是也和他们打过一些交道。不过,我还不太了解在泉州做生意的蕃商,他们都是来自哪里呢?”
余东华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回答道:“回大人,在泉州,大食和波斯的商人数量最多,其次便是三佛齐(苏门答腊)、占城以及南毗(印度)的商人了。当然,来自高丽和倭国等地的商人也不少,甚至有时还能看到金发碧眼的大秦(罗马帝国)商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