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时候的工厂,都习惯把发电厂直接建在厂区里,这样一来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电力运输所带来的损害,也可以节省线路铺设的成本。”
控制板上的按键在指尖下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像是某种机械昆虫在鸣叫。画面切换的瞬间,一张泛黄的结构图在屏幕上铺展开来,那些错综复杂的管道系统立刻活了过来,像血管般在厂区的地图上蜿蜒伸展。
这哪里是什么工厂平面图,分明是一具工业巨兽的解剖图,把那个年代对能源的贪婪渴望暴露无遗。
图纸上的每一根线条,每一块标注,都像是巨兽的血管和器官,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时代的疯狂。
那些庞大的厂房、错综复杂的管道、密密麻麻的电缆,无一不在展示着人类对能源的无限索取。
这哪里是工厂,分明是一座吞噬电力的无底洞,将整个时代的野心和欲望都浓缩在了这张纸上。
那是一个制造业飞速发展扩张的时代,新的生产技术和流程像野草一样疯长,计算机的大规模引入和运用,让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这种提升并非没有代价,它像是一个无情的吸血鬼,将每一分每一秒的电力都榨取得干干净净。
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一条生产线一天可以耗费多少电,那种庞大的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普通人瞠目结舌。
甚至就连照明所消耗的电量都有些让人无法想象,光是照明一年的耗电量所需要的费用都是以万为单位的。
那些刺眼的灯光,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人类的奢侈和浪费。
每一盏灯,都像是一个小小的黑洞,将电力吞噬得干干净净,连一点渣都不剩。
那个时代的疯狂和贪婪,如今看来,仿佛是一场荒诞的梦。
那些庞大的工厂,那些无休止的电力需求,如今却成了讽刺的象征。人类对能源的无限索取,最终换来的,却是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然而,在这讽刺之中,却又隐隐透着一丝无奈。
那个时代的人们,或许也曾意识到这种贪婪的后果,但他们别无选择。
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未来的科技上,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找到一种新的能源,来填补这个无底洞。
泛黄的厂区平面图在档案柜夹层里蜷缩成胚胎状,中央锅炉房的红圈早已褪作干涸的经血色。
这抹残红沿着纸纤维的沟壑向四周晕染,在图纸背面拓出蛛网状的暗影,仿佛某种远古生物的血管图谱。
当年用朱砂笔勾勒这个圆圈的工程师不会想到,他们引以为傲的能源心脏,终将化作工业恐龙风化的尾椎骨——那些精密的仪表盘与压力阀,此刻正蜷缩在废铁堆里,像被拔光羽毛的孔雀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