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一直被明军火器压制,连近身作战的机会都没有,博和托只觉得浑身憋闷,就像得了便秘般难受。如今终于有机会与明军展开近战,他顿时兴奋得哇哇大叫,猛地催马冲出建奴队伍,第一个朝着明军杀了过去。他要亲手斩杀明军将领,证明正黄旗的勇武,洗刷正白旗溃败的耻辱。
而明军这边,同样有一员大将冲锋在前,正是虎喷军统领黄得功。黄得功久经沙场,最是勇猛好斗,见有建奴将领主动挑衅,哪里还按捺得住?当即拍马迎了上去。孙应元担心黄得功有失,紧紧跟在他身后;张世泽则因为身份特殊,被亲卫们牢牢护在中间,无法单独冲上前去冒险。
黄得功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身披红色战甲、披着红皮披风的建奴大将。此人正是博和托。他脸上立即露出一抹狞笑,双手高举着一对八十斤重的铁鞭,带着呼啸的劲风,径直朝着博和托杀去,誓要一鞭打爆这个建奴大将的脑袋。
战场上的对决,从不似电影里那般讲究“通名报姓、大战三百回合”的规矩。黄得功与博和托刚一照面,便各举兵器,二话不说直接开打。黄得功的铁鞭势大力沉,带着千钧之力,朝着博和托的头顶猛砸而下;博和托身为老汗努尔哈赤的孙子,又刚在火器上吃了大亏,此刻正是憋了一肚子火,自然不肯示弱。他双手紧握手中的开山大斧,全力向上招架,想要挡住黄得功的攻击。
“嘡啷啷。!”三件沉重的兵器瞬间撞击在一起,发出一阵刺耳的金铁交鸣之声,震得周围士兵的耳朵嗡嗡作响。黄得功只觉得双臂一麻,手中的双鞭被博和托的大斧弹起一尺多高,胯下的战马也不由得向后退了半步;而博和托的处境则更为狼狈。他的大斧被铁鞭砸得猛然向下一沉,巨大的冲击力差点让他从马背上摔下去,手臂更是酸麻不已,虎口隐隐作痛。
“好小子,有点力气!再来!”黄得功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兴奋。他调转马头,再次举起双鞭,朝着博和托冲了过去。博和托虽然手臂酸麻,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只能硬着头皮,再次举起大斧迎了上去。
“嘡啷啷。!”又一声剧烈的金铁交鸣之声响起。这一次,黄得功胯下的战马连退三步才勉强站稳;而博和托则被震得手臂发麻,手中的大斧差点脱手而飞,战马更是连连后退了五米多远,才稳住身形。
博和托心中不禁暗暗叫苦:“早知道明军将领如此厉害,我真不该自取其辱!”他原本以为,明军只会依靠火器,近战能力不堪一击,只要自己冲上去,定能斩杀明军将领,提振士气。可如今看来,自己不仅没能占到便宜,反而被打得狼狈不堪。更让他懊悔的是,阿三那小子早就跑得不见人影,而自己为了“证明实力”,却把正黄旗的人马牢牢拖在这里,陷入了明军的包围。
就在博和托进退两难之际,黄得功已经再次调转马头,朝着他冲了过来,口中还大喊着:“小子,不错!陪爷爷再来一次!”
博和托顿时恼羞成怒。他好歹是大汗的孙子,岂能被一个明军将领如此羞辱?他怒喝一声,用力想要提起手中的大斧,再次与黄得功大战一场。可就在这时,他突然感觉手中的开山大斧沉得如同大山一般,任凭他如何用力,都难以举起。他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双手虎口已经破裂,鲜血正不断渗出。双手虎口全被震裂,连斧头都快握不住了,还打个什么劲?
博和托心中只剩下无尽的恐惧,再也顾不得什么颜面,大叫一声,调转马头就朝着后方逃窜。
“哈哈!傻子才跟你继续干!”黄得功见状,忍不住哈哈大笑,随即催马紧紧追赶。孙应元担心黄得功单枪匹马追击,万一冲入建奴的残余队伍中会有危险,他立即挂上腰间的大刀,端起手中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煌明步枪,瞄准了逃跑的博和托。
“砰。!”一声清脆的枪响,子弹精准地命中了博和托的后背。博和托的身体在战马上剧烈摇晃了两下,逃跑的速度瞬间减缓。就在这时,黄得功已经催马追到,他手起鞭落,一记重鞭狠狠砸在博和托的铁盔上。“咔嚓”一声,铁盔瞬间被砸扁,博和托的脑袋被打得血肉模糊,如同“万朵桃花开”一般,死尸从马背上摔落下来,重重地砸在地上。
虽然博和托死了,但黄得功却有些疑惑。他不知道博和托是被自己一鞭打死的,还是被孙应元一枪击毙的。他回头朝着孙应元喊道:“小白脸!你说,这功劳算谁的?”
孙应元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边催马追赶溃逃的建奴,一边高声回道:“算你的!算你黄得功的!”说完,他大刀一举,率领龙腾军杀入建奴人群中,手起刀落,瞬间将一个试图反抗的白甲兵劈成了两半。
护国军的三支队伍。虎喷军、龙腾军和虎豹骑,在各自主将的率领下,如同猛虎下山般,追着建奴正红旗的残兵一阵猛杀猛砍。这种刀刀入肉、近身搏杀的战斗,让久经沙场的老兵们格外兴奋,个个不顾生死,奋勇杀敌;而新兵们虽然一开始双手有些颤抖,无法使出全力,但此时的建奴早已成了丧家之犬,无心恋战。即便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强于明军新兵,也架不住明军的围攻,纷纷被砍杀倒地。
博和托原本完全可以不救阿三,率领正黄旗全身而退。可他偏偏为了证明自己比阿三强,为了证明正红旗才是八旗中最强的队伍,一时冲动之下,不仅付出了自己的性命,还让麾下一千多人付出了伤亡的代价。而那个他想要“证明”超越的阿三,此刻早已率领残兵败将跑得不见踪影,把所有的麻烦都留给了他。
战斗结束后,经过统计,护国军此次共杀敌两千多人,其中包括一千多建奴正红旗和正白旗的精锐士兵,算是一场大获全胜!而护国军自身的伤亡则有五百多人,其中龙腾军的伤亡超过四百人。这些伤亡,大多是在最后追击建奴的近战中产生的。
对于第一次出京作战的军队来说,伤亡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士兵们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成为一支无敌之师。敌人逃跑,必然要追击;只要追击,就难免发生近战;在没有冲锋枪这种速射武器的情况下,近战自然要付出血的代价。这一点,朱慈烺早已预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