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 > 第156章凌迟震慑顽敌胆,调兵争议显危机

第156章凌迟震慑顽敌胆,调兵争议显危机(2 / 2)

有人或许会疑惑,为何当初袁崇焕和刘瑾被凌迟时,会有百姓争食他们的血肉?其实,这件事本身就存在诸多争议,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明末清初时期,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存在大量被篡改的地方。满清入关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编撰了《明史》,还通过多次大规模的文字狱,销毁了大量不利于自己的史料,导致明末清初的历史变得模糊不清。

暂且假设“百姓争食袁崇焕之肉”是真实的,那么这件事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百姓在王朝末年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当外敌屡屡逼近京城,百姓们随时面临着家破人亡的危险,这种长期的恐惧和焦虑,很容易让人变得疯狂。当有一个宣泄口出现时,人们往往不会去思考事情的对与错,而是会通过疯狂的行为来释放自己的压力。一旦有人带头抢夺袁崇焕的血肉,其他人便会跟风而上,导致事情愈演愈烈。

而刘瑾被凌迟时百姓争食其肉,更多的是因为刘瑾作为大太监,长期专权乱政,贪污受贿,残害忠良,百姓们对他早已恨之入骨,因此才会在他被处死时,通过“食其肉”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愤怒。但将这两件事归结为“明朝京城的人好这一口”,显然是不合理的,很有可能是后世文人通过这种夸张的描述方式,来抹黑明朝,或是为自己被迫投降建奴寻找借口。

历史的真相往往被尘埃所掩盖,我们在看待历史时,不能一味地相信史书中的记载,而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谨慎的分析和判断。就像袁崇焕,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他妒杀毛文龙、私通后金买卖粮草军械等行为,是否属实?他究竟是忠君爱国的英雄,还是通敌叛国的奸贼?这些问题,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

原本,皇太子朱慈烺抄家斩杀官员勋贵之事,在京师城内传得沸沸扬扬,不少对朱慈烺不满的官员,正准备借机散布谣言,对他的行为进行抹黑宣传,试图动摇他在朝中的地位。可在公开凌迟高迎祥和扬古利之后,那些官员受到了极大的心理打击。他们亲眼目睹了反抗皇帝和皇太子的下场,也见识到了崇祯皇帝对朱慈烺的全力支持,为了自保,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与朱慈烺对抗,甚至开始主动向朱慈烺示好,京师城内的舆论风向,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崇祯皇帝虽然在朝堂上表现得极为强硬,敢于杖毙官员、支持朱慈烺的铁腕手段,但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坚定。他可以下令杀人,也可以对贪官污吏处以重刑,但让他大规模地斩杀官员,他却始终下不了决心。他担心这样会引起朝堂的动荡,担心没有人再愿意为大明效力,更担心自己会留下“暴君”的骂名。

在崇祯朝的十几年里,他几乎没有斩杀过任何一个皇室宗亲,对于那些拥兵自重的武将,如刘泽清、祖大寿、左良玉、吴三桂等人,哪怕他们多次违抗圣旨,作战不力,崇祯也最多只是斥责一番,从未真正对他们进行过严厉的处置。他总是抱有一丝幻想,希望这些人能够幡然醒悟,为大明效力,可最终的结果,却是这些人一个个背叛了大明,成为了压垮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次观看凌迟之刑,对崇祯皇帝的冲击极大。他虽然中途便匆匆回宫,可脑海中却始终挥之不去刑台上的血腥场面,连续两天用膳时,都觉得恶心反胃,吃不下任何东西。他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凑这种热闹了,这种震慑百官、处置罪犯的事情,最好还是交给皇太子去做,自己只需要在幕后支持他便好。

可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京畿地区的建奴又开始蠢蠢欲动。此前,朱慈烺在德胜门一战中击败阿巴泰后,建奴虽然没有彻底退出京畿,却也只是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抢掠,不敢再有大的动作。可在大明公开凌迟扬古利之后,被击败的阿巴泰像是被激怒了一般,突然暴起,率领麾下的残兵败将,在京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掠,甚至重新占据了之前已经放弃的顺义城,一时间,京畿地区人心惶惶,百姓们纷纷逃往京师避难。

崇祯皇帝接到军报后,顿时慌了神,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乾清宫内来回踱步。他原本以为,凌迟扬古利能够震慑住建奴,让他们不敢再轻易侵犯大明,可没想到,反而激起了建奴的凶性。他再也无法保持之前的淡定,立即传旨,命令兵部尚书张凤翼率领五万勤王兵马,火速出兵,击退占据顺义的阿巴泰。

可没过多久,军情再次传来,让崇祯皇帝彻底陷入了绝望。五万勤王兵马,竟然被阿巴泰麾下的一万多残兵败将打得落花流水,不仅没有收复顺义,反而损失惨重,如今只能龟缩在通州城内,紧闭城门,再也不敢露头。

“废物!都是废物!”崇祯皇帝气得一把抓过桌上的军报,狠狠地撕得粉碎,纸屑散落一地。他对着殿外怒吼道:“朕养着你们这些将领有何用?五万大军竟然打不过一万多残兵败将!如今的大明,难道除了皇太子之外,就没有一支军队敢与建奴一战了吗?”

愤怒过后,便是深深的无力。他知道,皇太子麾下的龙腾军和威武营,在德胜门一战中损失不小,如今还需要守护京师的安全,根本无法抽调兵力去对付阿巴泰。思来想去,崇祯皇帝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正在陕西、河南一带剿匪的卢象升和洪承畴身上。卢象升率领的天雄军战斗力强悍,洪承畴麾下的洪兵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若是能调他们率军勤王,或许还有希望击退建奴。

放在以前,做出这样的决定,崇祯皇帝必然要与内阁大臣们商议几天,反复权衡利弊,才能最终定夺。可经过之前的一系列事件,皇太子朱慈烺的崛起,让他彻底看清了那些大臣们的丑恶嘴脸。他们要么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对国家安危漠不关心;要么相互推诿,遇到事情只会说空话、套话,根本提不出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这次崇祯皇帝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便直接下旨,命令卢象升和洪承畴立即停止剿匪,率领麾下兵马火速赶往京畿,抵御建奴。

朱慈烺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顿时咯噔一下。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历史上,正是因为建奴屡屡在明军剿匪的关键时刻入关寇边,导致明军不得不分兵勤王,才给了流寇喘息的机会,让他们得以发展壮大,最终推翻了大明王朝。如今崇祯皇帝的操作,竟然与历史上如出一辙,这让他怎能不着急?

朱慈烺不敢耽搁,立即起身赶往乾清宫,准备劝阻崇祯皇帝。他知道,此时的天雄军和洪兵,正在围剿流寇的关键时期,若是中途调他们勤王,不仅会让之前的剿匪成果付诸东流,还会让流寇趁机发展壮大,形成更大的威胁。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正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地看着桌上的地图,眉头紧锁,显然还在为建奴的事情烦恼。看到朱慈烺进来,他紧锁的眉头才稍微舒展了一些,连忙起身说道:“皇儿来得正好!建奴阿巴泰又在京畿地区肆虐,五万勤王兵马不堪一击,如今只能龟缩在通州。父皇已经下旨,调卢象升和洪承畴率领天雄军和洪兵前来勤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击退建奴,平定京畿的叛乱。”

朱慈烺看着父皇脸上充满希望的神色,心中不禁有些无奈。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对着崇祯皇帝躬身一礼,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坚定地说道:“父皇,您忘了吗?儿臣现在是大明兵马统帅,按照朝廷规制,调动大军之事,您应该先与儿臣商量一番,再做决定。天雄军和洪兵如今正在陕西、河南一带剿匪,已经将流寇逼入了绝境,正是一举剿灭他们的关键时期。若是此时调他们前来勤王,流寇必然会趁机突围,甚至可能会发展壮大,到时候再想剿灭他们,就难上加难了。京畿的建奴,儿臣自有办法对付,过几天,儿臣亲自率领龙腾军和威武营,去斩杀阿巴泰,收复顺义,绝不会让建奴在京畿地区继续为非作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龙抓错人了怎么破QAQ 病美人先婚后爱 (柯南同人)人偶师萩原如何达成HE结局 资本家小姐带崽跑路,特战团长红眼堵门 灾荒年捡回姐妹花,我粮肉满仓! 纸片人他又茶又钓 穿越夫妻种田忙 农家长姐通古今,来回横跳致富勤 我在末世世界开超市 开局收徒孙悟空,我重塑西游量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