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 > 第145章 御阶前捐响事,众官百态显人心

第145章 御阶前捐响事,众官百态显人心(2 / 2)

“刘文柄,五万两!”

“孟兆祥,两万两!”

“周理顺,两万两!”

“侯询,两万两!”

“施邦昭,两万两!”

“姜逢员,一万两!”

“冯英,一万两!”

“驸马都尉巩永固,三万两!”

“定国公徐允祯,两万两!”

轮到太监们上前时,更令人意外的场面出现了:

“王承恩,十万两!”

“曹化淳,十万两!”

“王之心,五万两!”

“方正化,五万两!”

“王德化,一万两!”

“李凤祥,一万两!”

……

朱慈烺的目光在记录册上扫过,神色愈发冰冷。

殿中不少勋贵和外戚家财万贯,捐出的银子却不超过一千两;还有大半官员,只肯拿出几百两来搪塞。

他特意留意了外公周奎,这位国丈竟然分文未捐,反观懿安皇后的父亲,倒是爽快地捐了两万两白银!

更让他意外的是太监们的表现。虽说早知道这些宦官手握重权,家底丰厚,可世人都说太监无后,向来爱财如命。

今日一见,他们却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官员和勋贵给力得多。

王承恩与曹化淳各捐十万两,仅次于英国公张之极和诚意伯刘孔昭。

朱慈烺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刘孔昭”的名字上,心中满是疑惑。

《明史》中明明记载此人惜财如命,还屡屡祸害朝纲,为何今日竟如此慷慨,出手就是十五万两?难道真是良心发现了?

他对这位诚意伯的了解,大多来自一些零散的记载,且多是抹黑之词。

说他为了承袭爵位,不惜杀死亲叔叔和祖母;为了扩张权势,又不遗余力地打压异己。

可今日这举动,却与那些描述截然不同。

诚意伯到底是忠是奸?朱慈烺沉吟片刻,决定借助系统一探究竟:“系统,测试诚意伯刘孔昭的忠诚度及历史表现!”

“叮!诚意伯刘孔昭,大明开国军师刘伯温后人,忠诚度90!”

“……”朱慈烺险些没控制住表情,心里仿佛有千万匹泥马奔腾而过。

这个结果,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紧接着,系统传来的补充信息解开了他的疑惑:崇祯年间,刘孔昭曾向朝廷上书,提出“请举采矿、盐法、钱法、屯田诸议,以充国用”的建议,虽因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未被采纳,却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夸奖,后来更被授予“少保”之职,历任领南京右军都督府、提督操江兼巡江防等要职。

刘孔昭与温体仁交往甚密,还曾在温体仁的授意下,上书攻击东林党人、国子监祭酒倪元璐,最终迫使倪元璐主动请辞。

也正因如此,他彻底与东林党结下梁子。

而明末的史书大多由东林党人编撰,在他们的笔下,刘孔昭自然成了猥琐不堪的奸佞之徒。

甲申之变后,刘孔昭因既是勋贵又手握兵权,成了马士英极力拉拢的对象。

最终,他与马士英等人联合武将,共同拥戴福王朱常洵即位,也就是弘光帝。

后来马士英离间弘光帝与史可法的关系,刘孔昭虽推波助澜,却也是出于派系之争。

当时吏部尚书张慎言抨击他,他在朝堂上当众怒骂张慎言为“奸邪小人”,还斥责张慎言推荐的吴甡“有悖成宪,真奸臣也”,虽显鲁莽,却并非无的放矢。

弘光政权覆灭后,刘孔昭并未降清,而是带着残余兵力辗转南下。

他本想投奔隆武政权,却因兵部尚书卢若腾一句“夫孔昭何如人也?

身为操江大臣,胡骑渡江,抱头鼠窜,败军之将、亡国之大夫”的弹劾而被拒。

无奈之下,他转而投奔鲁监国。

在鲁监国麾下,刘孔昭倒是真心实意抗清。

张名振、张煌言率军进入长江时,他随军出征,攻克京口,收复崇明,还沿途招抚了大批抗清义军。

后来他又参与鲁监国与郑成功的联合行动,再次进军长江,登上金山,“获前叛金允彦磔之,以祭舟山诸死事者”,还设法运送粮草归来。

张名振去世后,清军大举进攻鲁监国的舟山基地。

刘孔昭之子刘永锡不愿被俘,跳水自尽,舟山最终沦陷。

失去基地的刘孔昭带着部下乘船在海上漂泊,此后便没了音讯,想来是殉国于抗清途中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七零知青太娇软,乡下糙汉脸红了 狂魔至尊 攻略女神解锁黑科技,我把自己上交国家 随军七零:小锦鲤被祖国宠上天! 神兽宗祖师的现代养殖生活 龙抓错人了怎么破QAQ 病美人先婚后爱 (柯南同人)人偶师萩原如何达成HE结局 资本家小姐带崽跑路,特战团长红眼堵门 灾荒年捡回姐妹花,我粮肉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