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又一队人马从营中冲出,为首之人正是勇卫营监军太监卢九德。
他在朱慈烺面前滚鞍下马,跪倒在地:“奴婢迎驾来迟,请殿下恕罪!”
朱慈烺笑着扶起他:“卢大伴免礼。孤本想悄悄看看勇卫营的训练,没想到你们防守得如此严密,真是让孤大开眼界!”
“勇卫营都是粗人,礼数不周,还望殿下莫怪。殿下,请随奴婢入营!”
卢九德躬身引路,与曹化淳一同陪着朱慈烺前往训练场。
训练场占地广阔,数千名勇卫营将士正在挥汗如雨地操练,有的练习刀法,有的演练阵型,有的比拼骑术,喊声震天。
朱慈烺被请上指挥台,站在高处俯瞰全场,看着将士们刻苦训练的模样,心中颇为满意,但很快又皱起了眉头。
场上将士竟全是冷兵器训练,不见火器的踪影。
“卢大伴,”朱慈烺疑惑地问道,“勇卫营作为精锐,理应以火器为主,为何如今还在苦练冷兵器?若是遇上东掳的八旗骑射,这般训练如何应对?”
卢九德苦笑着摇头:“殿下有所不知,如今大明的火器,哪里还能用啊!炸膛伤人的概率,比击杀敌人还高,将士们宁愿用冷兵器拼命,也不愿碰那些‘烧火棍’。”
“我靠…”朱慈烺气得差点骂出声。
他深知,明朝早年的火器并不落后,仿制的红衣大炮不比西方差,鲁密铳、鸟铳的性能也颇为精良。
可随着官员腐败,研制火器的经费被层层克扣,工匠们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谁还会用心造枪造炮?
吃空饷、以次充好成了常态,最终造出的火器,成了伤己伤人的“废铁”。
正沉思间,一阵马蹄声与喊杀声传来。
朱慈烺抬眼望去,只见周遇吉率领一支骑兵冲入训练场,与步兵展开对战演练。
这般演练虽能提升近战能力,可若是遇上装备精良的火枪兵,恐怕不堪一击。
朱慈烺敢肯定,若是让周遇吉的骑兵对阵东宫卫队的线膛枪,必然会被秒杀。
“停止训练!”朱慈烺对卢九德下令,“传黄得功、周遇吉、孙应元三位将军来见孤。”
“遵命!”卢九德立即派人去传唤三人。
就在此时,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提示音:“叮,检测到宿主身处勇卫营,是否签到?”
“签到!”朱慈烺毫不犹豫地回应。
“叮,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三百杆线膛枪、五万发子弹;1000积分;线膛枪与米尼弹打造工艺图纸一份!”
听到奖励,朱慈烺心中一喜。
线膛枪与米尼弹的打造图纸,可比单纯的武器更重要!
大明的工匠能力并不弱,当年赵士祯曾研制出连发火铳,堪称“机枪鼻祖”,只因缺乏资金与支持,才遗憾放弃。
只要有工艺图纸,兵仗局的工匠们必然能造出合格的线膛枪与米尼弹,甚至可能提前百年让这些先进武器在大明问世。
朱慈烺握紧拳头,心中燃起希望。
有了这些武器与图纸,再加上勇卫营的精锐将士,只要好好整顿,定能打造出一支足以对抗流寇与清军的强军,为大明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