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陵大街上,如果有一个人喊道:"阿美!阿美!"
这个人一定是客家人。
因为阿美是客家人对母亲的称呼。
但这只是大人们的称呼,小孩子叫阿嫩。
嫩是乳房的意思。
客家人说乳房,不是喊乳房这个音,而是叫嫩姑。
小孩子是吃母亲的奶长大,自然叫嫩姑。
但这个嫩姑不好听,毕竟乳房,乳房的喊,很难听。
于是就叫阿嫩。
长大了,叫阿嫩也有点不好意思,就改叫阿美。
阿美倒是很贴切。
因为母亲是美丽的,也是善良的。
她的一生都在付出,收获却很少。
母亲的确是客家人心中最美的人。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
阿美中也有不好的阿美。
比如坑口墟上的一个阿美,就是一个大家公认的不好的阿美。
这个阿美喜欢用最恶毒的语言去羞辱自己的丈夫和子女。
她行为怪异,扭曲变态,跟邻里关系很紧张,基本处于精神错乱的状态。
这个阿美为什么是这样呢?
我想,人之初性本善。
每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十恶不赦。
它有一个过程,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这个阿美经历了人生中的三件事,让她的世界彻底崩溃。
第一件事发生在她两岁的时候。
严格意义上来说,她不是客家人。
她的老家在衡南县黄竹乡。
非常遗憾的是,当年正处兵荒马乱的年代,她家没有吃的,全家外出逃难,其实就是乞讨。
他们来到了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桃坑乡。
这时,她的父亲彭德军得了重病,住在荒山野岭中,眼看全家就要活活饿死。
坑口街上有一对夫妻,结婚多年没有儿女。
在别人的介绍下,走投无路的阿美母亲把阿美给了这户人家当养女。
当时,阿美只有两岁,年纪虽小,但已经记事了。
忽然得知自己要成为别人的女儿,阿美心里是非常抗拒的。
她不愿意,却无力改变。
当她离开亲生父母的那一刻,她流泪了,嚎啕大哭。
狗不嫌家穷,子不嫌母丑。
再衰败的家也是家啊!
忽然离开,如何让人不肝肠寸断!
她虽然哭,但抗拒不了,还是迈进了这个陌生的家。
如果生活在一个有爱心的家,受伤的心可能会慢慢愈合。
问题不是。
阿美在这个家感受不到任何的温暖。
比如吃饭。
养母规定她每餐只能吃一碗饭,添饭的话往往会招来一顿臭骂。
所以,每次打饭,她都会把饭拼命地压实,但饭下肚后,还是很饿,却不敢多吃了。
饭后,养母规定,她不能走动,理由是走动了,又可以多吃一碗了。
她几乎每天都惶恐不安,小心翼翼,生怕招来养母的打骂。
在她十一岁的时候,发生了一起让她伤心不已的事。
江口乡也是客家人居住地,但此地比桃坑乡更加偏僻,很多山货送不出来,于是商户雇请当地人,担任挑夫。
阿美年纪小,但在养母的摧捉下,也加入了桃夫队伍。
她主要的任务是把江口乡的大米挑到坑口街,每次可以挣八分钱。
江口乡有一条河与坑口街相连,沿河而下十公里左右,就可以到达坑口街。
有一天,江口有一个木排会经过坑口街。
阿美知道了,十分高兴,与众挑夫一起,连同大米,坐在这个木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