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沉默的谢松突然瞪大了眼睛,眼镜片后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等等!山海明珠收购星辰的工商变更是什么时候?”
“7月27号16:59分。”吴雨薇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夹的边缘,“这个时间,我记得很清楚。”
谢松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快速在纸上计算着:7月生产成本突然增加的6.93亿元,按照山海明珠每台4200元的成本来算,就意味着生产了16.5万台。而生产线供货单的数据表明...
“根据产线供货单,”吴雨薇的声音打断了谢松的思绪,她耸了耸肩,露出一个苦笑,“季阳至少在7月上旬就开始生产税管机了。”
吴毅皱着眉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季阳和钱博文的谈判是7月17号完成的。十八日刚刚公布的资产缩水声明。”
陈华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对毅大爷的记性表示认可。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发凝重,空调的嗡鸣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所以这小子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做家用机市场?”吴毅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
“这说明两件事。”陈华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第一,季阳一开始就盯上了税管机市场,在收购前就已经布局。第二...”
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他在收购完成的当天就开始了针对我们的计划,让我们的内线传递假消息,导致经营层出现了集体误判。”
吴志强惊讶地看了陈华一眼,眼底闪过一丝了然。他没想到陈华会用“集体误判”这个说法,而不是直接揭穿内线叛变的事实。这是在给大家台阶下。
谢松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这正是他最担心的问题。当初是他否定了陈华的判断,现在陈华主动把自己也算进去,这就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了。
“老谢啊。”吴雨薇突然打趣道,语气轻松了几分,“你是不是挖了季阳家的祖坟?不然他怎么会对我们这么大的仇?”
“对啊对啊。”吴毅眼睛一亮,仿佛抓住了什么救命稻草,“84年你去东陵出差的时候...”
谢松翻了个白眼,打断了他的话,“要是我儿子,我当年就该把他摔墙上。”
众人都笑了。他们都清楚,84年的时候谢松还在研究所当技术员,根本没出过京都。这个玩笑冲淡了些许紧张的气氛。
笑过之后,谢松的表情又恢复了严肃。他转向陈华,眼神中带着询问,“小华,你说季阳会不会同时生产税管机和家用机?”
话音未落,他就自己否定了这个想法,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不可能,他产能不够。光税管机就得忙活三四个月。”
“要不我们以他产能不足为由,递交税务部门外包生产申请?”吴毅提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
“税务局不会同意的。”谢松摇头,语气坚定,“他们只会逼着季阳提高产能。”
“提?”端泰晨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目前产能已飙升至每日2万件,一年就700多万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