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办这边,也不能只埋头在故纸堆里。
赵处长今天的“敲打”,虽然目的是威胁,但也提醒了他,文保工作涉及规划、城建、文旅、财政等多个部门,其中的利益纠葛、历史遗留问题,水深得很。
第二天一早,林逸召集张姐和小陈开了个短会。
“省里的调研会是个机会,我们不能只反映问题,还得有点实在的东西。”
林逸指着墙上挂着的陈旧市区地图,“清河坊片区,是老大难,也是突破口。张姐,你经验多,人脉广,想办法从规划、城建档案馆调取清河坊片区历次的改造规划草案、审批意见,特别是那些最终被否决或者无疾而终的方案,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猫腻。”
张姐有些为难:
“林主任,这些资料......调阅手续麻烦,而且很多可能都找不到了。”
“尽力而为,能挖多少算多少。”林逸语气坚决,
“重点是看看不同部门、不同时期的意见分歧点在哪里,哪些项目卡壳,卡在谁手里,为什么卡住。”
他又看向小陈:
“小陈,你年轻,脑子活,继续深挖市民投诉平台和信访记录里关于老城区改造、历史建筑拆迁的所有线索,特别是那些反复投诉、牵扯多个部门、最后却不了了之的案例。做一个详细的问题清单和脉络图。”
“好的,林主任!”小陈干劲十足。
安排完工作,林逸决定亲自去拜访那位借调的老专家周工。
根据张姐提供的地址,他找到了位于老城区一个安静院落里的周工家。
周工是个清瘦矍铄的老人,戴着深度眼镜,正在书房里整理大量的图纸和照片。
对于林逸的突然到访,他有些意外,但听到是文保办新来的主任,态度还算客气。
“清河坊啊......”周工泡上两杯浓茶,叹了口气,
“那是块宝,也是块疤。说了多少年了,保护性开发,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