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说?
小雅真见过北朝的佛经写本?
这想法出现了一瞬,转念间又被另一个想法取代:刚才是她自发问我的?还是李春泉背后指使的呢?
迟疑片刻,我说:“南瓜,你那个去厕所看看。”
“看看?”
他一愣:“看啥啊?”
我说看看李春泉到底拉没拉。
“我艹!”
南瓜顿时一脸腻味:“看这干鸡毛啊川哥?你咋不去?”
我不去当然是因为臭了,于是我立即就说:“快去,我听说乌兰察布有个什么桌子熏鸡,是全国三大名鸡之一,中午我请你吃鸡。”
“好嘞!”
南瓜立即跑了过去。
“川子。”
小安哥说:“南瓜不问我也想问,你说这个小雅,她不会是真见过南北朝的佛经吧?”
仔细思考几秒,我摇头道:“够呛,那玩意除了莫高窟藏经洞,就没别的地方出过,我们虽然在外蒙也挖到来着,但都是唐代刻本,估计就算她真见过,多半也是赝品。”
“再说了,甭管她见没见过,跟咱都没关系。”
小安哥点了点头,而后瞟了一眼河道里的工人,又问:“那这点子咋搞?不太好弄吧?”
是不太好弄。
毕竟就在板房后头,动静稍微大一点,里边的人立刻就能听见,这是个大问题。
“川哥!拉了拉了!”
正想着,南瓜一溜烟跑回来说:“拉了好大一泡稀,他妈的,这老不正经的,也不知道吃的啥,黑了吧唧的,贼臭!”
我皱眉。
居然还真拉了……
“哎川子,那是啥?”
小安哥拍了拍我,抬手指向厕所的位置。
“哪?”
“你站这看!”
小安哥拽着我胳膊往旁边挪了几步,就见距离厕所不远的地方,有处砖结构的小平房。
之前没注意到,是因为从我们站的角度看过去,刚好被厕所挡住了。
“走,过去瞅瞅!”
片刻后,我们三个来到近前。
不算很大,也就是四五平左右,门在南侧,锁头锈的很严重,东西两侧墙面上靠房檐的位置,还各自留出五六个十字形的孔洞。
趴在孔洞往里看去,我们发现里头有个好大的机器,还有一口水井、一些剪断的电线什么的。
很明显,这是一处的井房。
东北地区不怎么缺水,我们那边很少见这类东西,但像华北、内蒙一代的半干旱地区,在机井没有被大力推广的年代,井房一度是每年雨季来临之前,农田灌溉的主力。
至于那个大号机器,主要是因为过去工业技术有限,电机的能量转换率不高,要想达到足够的功率,只能通过增大线圈、铁芯等部件来实现,再加上老式儿设备的电机、泵体、减速机什么的都是分开的,因此体积往往就会很大。
互相对视一眼,小安哥我俩同时点了点头。
做作业不会,抄作业还不会么?
前不久才跟着程涛打完超长横井,所以我俩立即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不同的是,和窝棚村那个点子相比,我们这趟活儿的难度要降低很多。
一方面是距离近,从井房到板房,也就是二十多米远,不然也不可能被厕所挡住;另一方面是,这里本身就有一口井,我们完全可以从井里开干,省人工的同时,还不容易被发现。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二十米的距离,靠自然通风就可以满足氧气需求,用不着上鼓风机那一类的噪音设备。
南瓜也不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