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后,耿斌洋在中路与张浩完成一次漂亮的二过一配合后,带球突进,吸引了两名防守球员后,敏锐地将球分给无人盯防的右边的邱明,后者下底传中,中路跟进的芦东力压对方中卫,一记强有力的头球攻门!
球速很快,但角度太正,被白队门将神勇扑出!
“哎呦我去!!这都是什么狗屎运啊!!!”
张浩抱头惋惜。
芦东也拍了拍手,对自己的处理有些不满,但眼神里的斗志更旺了。
比赛的转折点发生在上半场尾声。耿斌洋在中圈附近拿球,观察了一下前方,发现白队防线站位比较平。
只是抬头看了一眼芦东后就原地摆腿,踢出一记超过四十米的精准长传!皮球如同制导导弹般越过整个中场,准确地找到了反越位成功的芦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九章利剑、正待出鞘(第2/2页)
单刀了!芦东利用速度甩开最后的防守球员,面对出击的门将,冷静地推射远角!
球进了!1:0!
“我擦的!三叉戟回来啦!!”
张浩第一个冲过去,跳起来抱住芦东。
耿斌洋也跑上前,与芦东击掌相庆。
确实啊!!由于耿斌洋寒假后的养伤+缺阵,三叉戟已经很久没有这种配合的进球了!!!
“小贝克汉姆正式回归了呗!!!”
芦东看着耿斌洋笑着道
“是东少的跑位漂亮!!”
耿斌洋也笑了笑。
带着一球领先的优势进入下半场,红队打得更加从容。第六十分钟,耿斌洋开出战术角球,与芦东配合后起脚传中,张浩在前点机敏地脚后跟一磕,足球变线后滚入网窝!2:0!!!
第87分钟,耿斌洋利用前场距离球门24米的任意球再下一城!!3:0!!!
最终,红队以3:0的比分赢得了这场队内对抗赛。虽然过程不算轻松,但他们在被动时展现出的调整能力,以及核心球员关键时刻的发挥,还是体现了DL集训的成果。
于教练在总结时,依旧保持着严厉:
“红队,赢了,但问题不少!开局慢热,配合生疏,面对逼抢不够冷静!白队,拼劲值得肯定,防守组织有进步!都记住,你们是一个整体!现在解散休息两个小时,午饭后会议室集合!”
听见要去会议室,大家以为会轻松一点时,等待他们的是更具针对性的战术演练。
于教练先是在会议室的的战术板上贴上几张战术和防守的跑位图,然后他用马克笔在每章纸上标注好相对应学校的名字。敲了敲战术板道:
“省赛,我们的第一个、也是必须跨过的门槛。根据以往的资料和近期了解,省内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主要是这三支队伍!工业大学,体育学院,师范大学。”
他顿了顿,开始逐一分析:
“工业大学,传统强队,作风硬朗,身体对抗激烈,喜欢高举高打,利用定位球和头球得分。他们的防线组织严密,但转身速度偏慢。”
“体育学院,个人能力突出,技术细腻,小范围配合娴熟,进攻套路多变。弱点是战术纪律性相对较差,防守有时过于依赖个人能力,情绪化。”
“师范大学,战术执行力强,防守反击打得非常坚决,整体阵型保持得好,韧劲十足。缺点是进攻手段相对单一,创造力稍欠。”
于俊洋的分析一针见血,让队员们对即将面对的对手有了清晰的认识。然后他接着道: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的战术训练将围绕克制这些对手展开。”
于教练的目光扫过主力队员:
“丛庆、李志刚,你们要重点练习应对高空球和身体对抗。付健生、陆超,你们的边路防守和助攻后的回防速度,是关键!”
“中场,乔松、陈龙飞、邱明,你们面对工大这样的球队要敢于控球,面对体院要加强拦截和身体接触,面对师大要耐心传导,拉扯他们的防线!”
“前锋线,芦东,你要学会利用不同的跑位方式对付不同类型的后卫。张浩,你的无球跑动和穿插要更灵活!耿斌洋,你是进攻的节拍器,阅读比赛,根据对手特点决定传球节奏和方式!不要总是相信你们之间默契是无懈可击的!!!”
队员们听见于教练的部署都狠狠的点了点头,看着众队员于俊洋接着道:
“点头就能赢比赛吗?现在返回球场,准备模拟对抗!!”
“啊………”
所有队员都垮下了脸,但也都起身三三两两地走出会议室朝训练场走去
耿斌洋,刚走出会议室,手中的手机就震了一下,打开手机发现有一条未读短信,来自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内容很简短:
“耿教练,我是纪晓彤。冒昧打扰,关于夏令营的后续宣传稿,有几个细节想再跟你确认一下,不知你何时方便?盼复。”
耿斌洋看着短信,微微蹙眉。他之前已经将能提供的素材都提供了。他本想直接忽略,但想到上官凝练之前的理解和信任,以及自己“不再隐瞒”的承诺,他觉得还是应该告知她一声。
他想了想,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手机收起,决定晚上吃饭时跟上官凝练提一下这件事。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在他心中并未掀起太多波澜,此刻他满脑子全是刚才于教练的战术分析
接下来的分组对抗训练,于教练不断模拟着不同对手的战术风格。一会儿要求替补组模仿工大的长传冲吊,疯狂冲击主力防线;一会儿又让他们学习体院的个人突破,考验主力们的单兵防守能力;一会儿又强调师大的密集防守,要求主力队耐心寻找机会。
训练场上充满了身体碰撞的声音、皮球撞击的声音,以及于教练永不间断的吼声。
“丛庆!卡住位置!别让他轻易起跳!”
“邱明!传球再果断一点!机会转瞬即逝!”
“张浩!跑起来!别在原地等球!”
“耿斌洋!视野!注意弱侧的空当!”
训练的强度和对细节的要求,比DL集训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不敢有丝毫懈怠。
那种“最后一年”的紧迫感,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人的头顶,逼着他们突破自己的极限。
傍晚,训练结束的哨声吹响时,芦东直接躺倒在了草皮上,望着天空大口喘气。张浩呈“大”字形瘫着,有气无力地哀嚎:
“我特喵的感觉我像被拆开重组了一遍……”
耿斌洋坐在他旁边,汗水顺着发梢滴落,虽然身体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付晨默默地收拾着守门员手套,看着眼前这群拼尽全力的兄弟,心中那份共同进退的决心更加坚定。
于教练看着横七竖八的队员们,这次没有立刻催促他们离开,而是缓缓走到场中。他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现在的训练,只是开始。省赛的残酷,会远超你们的想象。但我看到了一些东西,看到了你们眼里的火还没熄,这就还有希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大四老队员的脸:
“我知道你们有些人,实习的电话明天可能就会响,导师的任务可能今晚就要交。但我希望你们记住,当你们选择站在这里的时候,你们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协调好你们的时间,管理好你们的精力。这是你们的选择,也是你们的战斗。”
李志刚挣扎着坐起来,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草屑,咧嘴笑了笑:
“教练,放心吧。既然留下了,就不会掉链子。实习那边我已经跟带教的老王头……妈呀叫习惯了,王老师沟通好了,尽量错开训练和比赛时间。”
说完李志刚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发
回到717寝室,四人连打闹的力气都没有了,轮流冲完澡就瘫在了床上。
“这老于是特喵的要把我们往死里练啊。”
张浩闭着眼睛哼哼。
“不然呢?你以为省冠军是喊着口号就能拿到的?工大、体院那帮孙子,哪个是省油的灯?”
芦东的声音也有些沙哑,“
耿斌洋靠在床头将笔记本电脑里小说的第39章保存,然后抬头理性的分析道:
“针对性很强,老于把对手研究得很透。我们只要练到位,比赛时就能有的放矢。”
付晨难得地接了一句:
“练,总比在场上被打懵强。”
夜深了,校园重归宁静。耿斌洋合上笔记本电脑,躺了下来。身体极度疲惫,精神却异常活跃。他回忆着白天的训练,分析着潜在的对手,规划着如何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得更好。
最后一年。
背水一战。
这些词语不再仅仅是压力,更化作了一种沉甸甸的、推动他前行的力量。他看着窗外稀疏的星光,仿佛能透过无尽的夜空,看到那硝烟弥漫的省赛战场。
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但他们已别无选择,唯有砺刃前行,用汗水和拼搏,杀出一条通往更高舞台的血路。淬火已经开始,利剑,正待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