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灵种生芽引风波,学堂广布续烟火(第1/2页)
从万象窟秘境归来时,年关的钟声已近在耳畔。苟活宗的山门前,积雪被弟子们清扫出一条整洁的小径,红灯笼在寒风中摇曳,与秘境归来的众人身影相映,添了几分暖意。魏所将分得的三粒“七情灵种”小心翼翼地取出,红、绿、蓝三色的种子通体温润,隐隐透着一丝与人心共鸣的气息,仿佛蕴含着化解执念的大道玄机。
“这灵种需以烟火气滋养,方能生根发芽。”魏所站在宗门后院的灵田旁,目光扫过这片被精心打理的土地,“灵田的沃土、凡俗的井水、日常的烟火气息,缺一不可。墨尘,你用机关术做个恒温保湿的培育棚,既要保证灵种能吸收天地灵气,又不能隔绝凡俗的人气。”
“明白。”墨尘应声而去,不多时便带着工具返回。他以凡俗的竹木为架,蒙上浸过灵液的粗布,又在棚内设置了简易的通风机关和引水管道,既能调节温度湿度,又能让山间的清风与村落的烟火气顺畅流入。林风则取来特制的营养土,将灵田的沃土与凡俗的腐叶土、草木灰混合,细细拌匀:“这样的土壤,既有灵脉的滋养,又有凡俗的厚重,正好契合灵种‘调和’的本质。”
魏所亲自将三粒灵种埋下,浇上一勺柳家村的井水,指尖凝聚温和的气息,缓缓渗入土壤:“七情灵种,生于人心幻境,亦需人心烟火滋养。我们每日在此劳作、交谈,让凡俗的生活气息萦绕其间,它们才能真正长成‘真我之果’。”
接下来的几日,苟活宗的弟子们每日都会来到培育棚前,或打理灵田,或诵读经文,或分享日常琐事。楚峰甚至会在棚外练剑,剑风沉稳平和,没有丝毫戾气;清月则带着针线活坐在一旁,指尖翻飞间,将烟火气融入丝线,也融入灵种的生长之中。短短七日,三粒灵种便破土而出,嫩芽通体翠绿,带着淡淡的光晕,叶片上隐约浮现出与七情对应的纹路,长势喜人。
就在灵种茁壮成长之际,柳家村传来消息——阿木的“烟火学堂”筹备就绪,却遭到了附近几个宗门的阻挠。为首的“青云阁”掌门带着弟子找上门,声称凡俗百姓不配学习特殊知识,指责阿木“混淆界限”,甚至扬言要拆毁学堂。
“岂有此理!”楚峰听闻消息,剑眉倒竖,“这些人目光短浅,只知固守固有观念,根本不懂烟火调和之道!”
魏所面色平静,却难掩眼中的一丝凝重:“凡俗共生的道路,本就不会一帆风顺。青云阁虽只是小宗门,却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固有认知。我们若强行压制,只会激化矛盾,违背‘调和’的初衷。”他看向弟子们,“走,我们去柳家村一趟,用真正的烟火之道,让他们明白何为‘无界共生,互助为道’。”
一行人赶到柳家村时,青云阁的众人正围在学堂门外,与村民们对峙。学堂是一间简陋的青砖瓦房,门楣上“烟火学堂”四个大字刚被刷上红漆,还未完全干透。阿木挡在门前,神色坚定:“实用知识并非专属,凡俗百姓学会了,既能自保,又能造福乡邻,何谈混淆?”
“一派胡言!”青云阁掌门面色倨傲,身着绣着青云图案的袍服,手中拂尘一甩,“阶层有别,岂能随意跨越?凡俗百姓资质低劣,学习这些知识只会误入歧途,甚至引发祸端!今日我便替天行道,拆了这妖言惑众的学堂!”
说罢,他挥手示意弟子动手。就在此时,魏所的声音缓缓传来:“掌门且慢。”
青云阁掌门转过身,见是魏所,神色微微一滞——如今的魏所,凭借紫霞宗讲学、秘境破局、调和税令等事迹,在方圆千里已颇具声望。但他仍强撑着面子:“魏道友,此事与你无关,还请不要插手。”
“柳家村是苟活宗的根基,烟火学堂是我全力支持的事业,如何与我无关?”魏所走上前,目光扫过青云阁的众人,“掌门说凡俗百姓资质低劣,不配学这些知识,可我想问,传承知识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独善其身,还是为了守护一方生灵?”
他指向学堂内正在整理书籍的孩童:“这些孩子,或许资质平平,但他们心中有善念,有对生活的热爱。教会他们辨识草药、简单的防身术、基础的耕种知识,能让他们在面对意外、疫病时多一份自保之力,这难道不是该做之事?”
青云阁掌门冷笑一声:“当追求大道长远,岂能为这些凡俗琐事耗费心神?魏道友的烟火之道,不过是旁门左道,难登大雅之堂!”
“旁门左道?”魏所微微一笑,转身指向不远处的灵田。此时,培育棚内的七情灵种嫩芽正随风摇曳,散发出柔和的气息,灵田中的作物长势喜人,凡俗的井水灌溉其间,自然气息与烟火气完美融合。“掌门请看,那灵种生于上古秘境,需以烟火气滋养方能生长;那作物,需沃土与凡俗耕种结合方能高产。这天地间的大道,本就没有阶层之分、专属之别,唯有调和共生,方能长久。”
为了让青云阁的众人信服,魏所邀请他们走进学堂。学堂内,墙上画着草药图谱、机关原理示意图,还有共生互助的简易口诀。阿木正在给孩子们演示如何用凡俗的草木制作简易的驱虫药,几个孩子学得认真,时不时提出稚嫩却有见地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七章灵种生芽引风波,学堂广布续烟火(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