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新王伦新梁山 > 第62章:群英归水泊,招安动朝堂

第62章:群英归水泊,招安动朝堂(2 / 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2章:群英归水泊,招安动朝堂(第2/2页)

奏报中,将王伦描绘成杀人不眨眼、野心勃勃的巨寇,将梁山势力说成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匪帮,声称其已占据州县(实则只是控制了几个庄子),切断漕运(实则漕运更畅),为害一方,致使民生凋敝(实则是他们自己税收锐减),恳请朝廷即刻发天兵清剿,以靖地方。

奏报摆在了宋徽宗赵佶的龙书案上。这位道君皇帝正忙着欣赏新得的字画,琢磨着如何扩建他的皇家园林,看到这些告急文书,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出兵?那可是要花大把银子的!如今国库本就不充裕,东南有方腊,河北有田虎,淮西有王庆,处处都要用兵,哪里还有余钱去剿一个躲在水泊里的草寇?

殿帅府太尉高俅却是力主剿灭。他与梁山仇深似海,义子被废,大将折损,颜面扫地,恨不得立刻将王伦碎尸万段。他出班奏道:“陛下!王伦此獠,狼子野心,如今盘踞梁山,结交匪类,垄断商路,其志非小!若不及早剿除,恐成心腹大患,届时悔之晚矣!臣愿亲提大军,踏平梁山泊!”

然而,朝中并非只有高俅一种声音。一些较为清正,或消息灵通的大臣,对此提出了异议。

一位老臣出班道:“陛下,高太尉所言,未免危言耸听。据老臣所知,那梁山泊虽聚众万余,却从未主动攻打过州府城池。其与周边山寨盟约,所为者,乃是维护商路,收取平安钱,与寻常流寇截然不同。奏报中所言‘烧杀劫掠、占据州县’,恐是地方官员为推卸税赋不足之责,夸大其词所致。”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如今四方不宁,国库空虚。梁山虽众,却偏安一隅,并未公然反叛。若贸然兴兵,劳师靡饷,胜负难料。万一战事不利,反而助长其气焰。依臣之见,不若……行招安之策。”

“招安?”赵佶眼睛微微一亮。这倒是个省钱省力的法子。若能不动刀兵,便将这伙强人收编,岂不是美事一桩?既解决了地方之患,说不定还能得一支能征善战之师,去剿灭方腊、田虎。

高俅闻言大急:“陛下!万万不可!王伦狡诈异常,岂会真心受抚?此乃养虎为患!”

但“省钱”二字深深打动了徽宗。他摆了摆手,制止了高俅的争辩,问道:“若行招安,众卿以为,派何人为使妥当?”

之前主张招安的老臣推荐道:“太尉宿元景,为人持重,素有清名,且与江湖中人少有瓜葛,或可当此任。”

宿元景在朝中属于相对中立,不太参与党争的人物,名声尚可。赵佶觉得此人靠谱,便下了决断:“准奏。即命太尉宿元景为招安使,携朕诏书,前往梁山泊,招抚王伦等一众人等。若其愿受招安,既往不咎,并量才录用。”

“陛下圣明!”主和派大臣齐声颂扬。

高俅脸色铁青,却也无法再反驳,只得恨恨地瞪了那几个主张招安的大臣一眼,心中暗骂不休。

一纸招安的诏书,即将离开东京,送往那已是风云际会的八百里水泊。这突如其来的招安,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梁山而言,是福是祸?是机遇还是陷阱?聚义厅内的王伦,尚不知晓,一场不同于刀光剑影的考验,正悄然来临。

最新小说: 女主播调教饲育 白亦篇 当我上了邻家哥哥後(H) 神职 贞洁烈夫 咸鱼和反派错绑对方系统后 快穿:炮灰她不想被剧情杀 龙王令陈平苏雨琪 重生团宠:大小姐今天开始洗白 残王白月光:重生毒妃杀疯了 害羞!渣男小三为了我每天互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