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临野说道。
江一鸣点了点头,看了下表,说道:“趁这会还有时间,我们去几个备选地址去看看,争取尽快推动项目落地。”
全市一共有四个备选地点,江一鸣带着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实地考察了四个地方,随后开会深入分析各选址的地质条件、交通配套与周边居民影响。
经过反复论证,初步确定将垃圾处理厂建在城南废弃工厂原址上,该区域地质稳定,远离居民区,且具备接入主干道和市政管网的条件。专家团队评估认为,此处建设风险最小、效益最高,可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这个只是初步方案,大家要继续完善环评报告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同时启动公众参与程序,充分听取周边镇村意见。一定要把利害关系向群众讲清楚,把政策解释到位,绝不能搞“先上车后补票”。以免引发不必要的误解与矛盾。同时,要主动公开选址依据和环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群众不是反对建设,而是担心污染、怕被蒙在鼓里。只要我们坦诚沟通,科学论证,措施到位,我相信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
江一鸣说道:“宣传部要牵头做好舆情引导,及时发布项目进展,回应社会关切,用透明换信任。科协要组织专家进社区,开展科普宣讲,让群众了解现代垃圾处理技术的环保标准和监管流程。最好与宣传部一起,邀请环保专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讲座,解答群众疑虑。要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前面,用专业力量打消误解。当然,也可以组织一批有影响力的乡绅或社区代表实地考察已建成的同类项目,通过眼见为实增强信任。同时,要设立专项沟通渠道,收集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处理进展,确保群众全程参与、知情、监督。唯有公开透明、科学决策、民心相通,项目才能顺利推进,真正实现民生工程为民所信、为民所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