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人惊喜的是,国家级非遗中心组织“文旅手作巡展”,30家景区现场签约,订单量达500套;山西染坊看到“基地救苗+渠道破局”,主动发消息道歉:“我们不该相信启星,现在就回归联盟,共享原料!”
基地的展厅里,又恢复了热闹——婆婆在教新学员熬侧柏叶染料,小糯米在教大家贴叶脉剪纸,张远在调试线上商城的订单系统,老王帮着打包,脸上满是愧疚后的踏实。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每个人身上,暖得像春天。
好景没持续多久。周日下午,林薇刚收到社区手作店的订单确认,法院的传票就寄到了——启星以“侵犯专利”为由起诉,称“基地使用的‘松针-侧柏叶染料工艺’是其在先研发,要求停止使用+赔偿20万”。
“他们怎么敢申请专利!”张远翻开庭传票附件,里面是启星的专利申请文件,“申请时间是咱们用侧柏叶的第2天,明显是抢注!”
汉斯的紧急消息也来了:“欧洲出现高仿品3.0!用侧柏叶假冒正品,还模仿叶脉防伪,用塑料叶脉替代梧桐叶脉!10家社区店误收,要求你们提供‘叶脉DNA检测方法’,否则暂停合作!”
张远拿着一份匿名快递跑进来,里面是“启星与专利代理机构的合**议”:“他们要抢注联盟所有手作工艺专利!以后咱们用自己的手艺,都要给他们交钱!”
林薇站在侧柏叶堆旁,看着小糯米贴在上面的叶脉剪纸,突然觉得一阵寒意。她知道,启星的终极专利绞杀来了——从原料到工艺,从渠道到专利,他们想彻底垄断非遗手作的“生存权”。
但她也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她拿起手机,在“非遗原料互助联盟”的群里发了条消息:“启星想靠专利垄断手艺,咱们就联合申请‘非遗工艺集体商标’,用法律保护自己!明天上午9点,基地开专利突围会,想一起扛的,来。”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看到远处的路上,有辆印着“启星专利”的车驶过,车窗里有人举着相机,对着基地的侧柏叶堆拍照。林薇握紧了婆婆递来的黑陶盆(沾着淘米水,带着温度),指尖触到小糯米剪纸的叶脉——只要老手艺还在,只要匠心还在,只要家人和盟友还在,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只是她不知道,启星已经偷偷联系了专利局的审核人员,试图“加快专利授权”,让基地来不及提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