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翻出自己写的《巷尾旧事》手稿,指着里面的一段剧情:“比如这段主角喂流浪猫的情节,就是我当年在江城看到一只橘猫蹲在便利店门口,店主每天都会给它留一根火腿肠,我把这个细节写进书里,没想到成了读者最喜欢的片段。”
提问环节,有个戴眼镜的女生站起来问:“苏老师,您为什么总写小众题材的故事,不写更热门的玄幻或者言情呢?”
苏木笑着说:“热门题材就像商场里的流行款,好看却容易过时,而小众题材就像老家里的旧家具,虽然不显眼,却藏着很多人的回忆。我想写的,就是能让人记住的故事,哪怕只有少数人喜欢。”
台下的苏锦听得格外认真,悄悄给徐佳莹发消息:“我爸讲得比专业课还好听,同学们都在认真听呢!”
徐佳莹很快回复:“我就知道你爸可以,等他回来,咱们给他做他爱吃的红烧肉。”
讲座结束后,很多学生围过来要签名。
苏木耐心地在他们的书上写下祝福,有个学生递过来一本泛黄的《巷尾旧事》:“苏老师,这本书我看了三遍,每次看都觉得特别温暖,就像在看自己家的故事。”
苏木接过书,在扉页上写下“愿你能在故事里找到生活的温度”,心里满是感动。
他一直觉得,能让读者在故事里找到共鸣,就是对作家最大的肯定。
晚上,苏锦带着苏木去了园艺社的苗圃。
夜色里,几株腊梅苗在灯光下泛着绿光,苏锦蹲下来,轻轻碰了碰叶片。
“教授说这几株是最耐寒的,等明年开花了,我就剪几枝寄回乌镇,插在您和我妈房间的花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