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世子稳重点 > 第906章 治本治标

第906章 治本治标(2 / 2)

杀人立威,任何时候都有效,如今的政事堂已不敢再跟赵孝骞对着干了,八十多颗头颅至今仍在他们的噩梦里,冰冷地盯着他们。

「朕没什麽高见,民间的真实情况,朕不清楚,你们居庙堂之高,恐怕也不清楚,如今了解民间百姓疾苦的人,唯有数月前政事堂选出的那一百名下放到京畿路各乡各村的官员。」

「数月过去,他们也该有一些真实的见闻和见解送来汴京了。」

「新政条款如何修正,要以这一百名官员从民间反映出来的真实情况为基础,君臣慎重商议后再决定,诸公以为如何?」

几位宰相互相对视一眼后,纷纷点头认同。

官家登基后,第一个动作不是修正新政,而是整顿吏治,这已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事实证明,官家做事的顺序是正确的。

先清吏治,再修新政,先治本,再治标,由里而外,事可成矣。

「诸公既然都没意见,那麽朕决定一个月后,让那些下放到民间乡村的官员们回京述职,并且设立一个临时的『新政司」,专门用来总结归纳民间真实的情况。」

「成员便由子厚先生领头,监察大夫韩忠彦为辅,这一百名官员充任,将所有的情况整理成册,用以作为修正新政最重要的参考。」

「诸公意下如何?」

章惊躬身道:「官家高瞻远瞩,臣等不及也。」

赵孝骞微笑道:「那就照此办理吧,大家都是为了大宋好,希望大宋革除旧弊,新政修正后,

朕相信大宋各地将会焕发新气象,说不定你我君臣能创出一番盛世景象,如此也不负列祖列宗打下的基业。」

京畿路,颍昌府辖下阳翟县,新王村。

颖昌府属于大宋京畿的四辅郡之一,也属于拱卫大宋开封府的卫星城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阳翟县属颖昌府辖下,其中的新王村,则是阳翟县治下一个新设不足四十年的新村庄。

郑朝宗下放到这个名叫「新王村」的村庄,已经三个月余了。

郑朝宗本是汴京奉议郎,正八品官员。

「奉议郎」这个官职是干啥的呢?

准确的说,它啥也不干,啥权力都没有,但享受朝廷的俸禄津贴。

没错,「奉议郎」属于大宋的寄禄官职。

没有任何实权,郑朝宗如果走进汴京的任何一座官署,从品阶上论的话,下面办事的普通背吏和差役,都会毕恭毕敬向他行礼。

但他如果脑阔发昏,非要走进官署正堂坐下,以八品奉议郎的名义发号施令,指挥官署的差役给他办事—

那麽对不起,下面的差役不可能有任何人听他的话,反而会立马上报顶头上司,最后被顶头上司下令把他叉出去。

大宋的寄禄官,大约便是这麽个地位。

没有实权,但享有荣誉地位的,就是大宋的寄禄官。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大宋朝廷的预备官员,不一定什麽时候撞了大运卡车,上面某个实权官署恰好出现空缺官职,于是补上缺位,从此腾达,

尽管机率很渺茫,但万一呢?人总是要有梦想的,咸鱼好歹也该翻个面晒吧。

郑朝宗就是这样的寄禄官,正经的科考入仕,但朝廷的实权官儿根本没那麽多,排队都轮不到他,科考入仕多年,最后还只是混了个八品的寄禄官。

大宋新君登基后,搞出了很多事。

政事堂奉旨,从汴京的各级官员,以及在京的寄禄官里选出一百名官员,下放到京畿路辖下的州府乡村。

官方用了一个很时新的词儿,叫「调研」,政事堂的人解释过这个词,它是从官家的嘴里说出来的,大意是「调查研究」,用通俗话来说,就是了解民间疾苦。

政事堂挑选在京的一百名官员下放,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郑朝宗被选中了。

刚开始被选中时,郑朝宗是拒绝的,拒绝的态度很激烈。

开什麽玩笑,我好好的官儿不当,在汴京每月啥事儿不干,朝廷照样给发俸禄,自己吃饱了撑的,跑到乡下做什麽?

而且政事堂早有官员告诫过,官员下放乡村后,必须与当地的农户一样参与劳作,并且每日必须记下所见所闻,以及在朝廷政令的层面,百姓所面临的压力和苦处等等。

郑朝宗被选中后,立马跳起来激烈反对,

这又苦又烂的差事,给狗都干!

狗不干我干!

是的,郑朝宗不得不改变主意了。

政事堂的官员很认真地问了他一句话,你想不想进步?

就这一句话,打消了郑朝宗所有的不满,欣然接受了差事并甘之如。

不就下放乡村种田半年,晚上回到屋子后再写一篇日记吗,我可以,我愿意,我俯首甘为孺子牛!

最新小说: 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绑定打卡系统,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我名黄天,苍天已死什么鬼? 华娱之一番为王 纵横美利坚,文娱霸主 华娱2021:他不是搞科技的吗 系统赋我长生,我熬死了所有人念慈陈长生 追求我的都排到法国了,你俩别插队 末世第一狠人 骂我朝廷鹰犬?我乃大秦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