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世子稳重点 > 第715章 君臣争执

第715章 君臣争执(2 / 2)

赵煦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各种问题,难怪他经常通宵熬夜,把身体熬垮了。

现在章又来要钱了。

西北军章送来奏疏,请旨在宋夏国境修建堡寨,以御外敌。

江南官府送来奏疏,今年长江洪水决堤,沿岸城池大多被淹,数十万百姓受灾,请求朝廷拨付赈粮,减免赋税。

段氏大理国与李氏交趾国送来国书,今年大理和交趾雨水繁多,粮食歉收,

请求大宋宗主国酌情赈济各种要钱的,要粮的,要命的奏疏,赵煦头都快炸了。

章惊的意见很强硬,大宋如今与辽国似战似和,前线十万将士的粮草军械提供是最优选项,也是最耗钱粮的必要支出,其他的请求则应一律拒绝。

作为宰相,章还是拎得清轻重的,他知道前线是最不能乱的,其他的并不着急处置,前线将士们一旦缺了粮草,麻烦就大了,轻则营啸闹事,重则哗变造反。

赵煦作为皇帝,却实在无法无视别的问题,尤其是藩属国的请求,毕竟大宋积弱多年,大理和交趾也算是恭顺,作为要面子的宗主上国,不能寒了藩属国的心呐。

二人的争执因此而起,争了几句后,君臣闹得颇不愉快。

正在二人冷静下来,打算平复了情绪后,再来第二个回合的斗智斗勇时,郑春和来报,枢密院副使安焘求见。

赵煦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宣见安焘。

安焘已是六十许的老者,走路颤巍巍的,站在赵煦面前行礼后,顺势便坐了下来。

「厚卿先生突然见朕,有事麽?」赵煦含笑问道。

安焘看了旁边将须沉默的章一眼,神情犹豫了片刻,还是直接道:「臣听说,官家将三十馀名指挥使将领送入燕云驻军,替换了河间郡王殿下原来的将领,可有此事?」

赵煦脸色一沉,点了点头:「确有此事。」

安焘皱眉道:「老臣想问问原因,官家何故下此诏令?」

赵煦淡淡地道:「正常交接换防而已,并无别的原因。」

一旁的章无语地看了安焘一眼,这老头儿难不成越老越糊涂?

官家给燕云驻军换了一批将领,还要问原因麽?

原因这不明摆着,官家对赵孝骞不放心了呗。

有唐朝藩镇割据的前车之鉴,大宋怎麽可能允许武将拥兵过重?这是国家社稷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踩这条线。

安焘不糊涂,他当然很清楚赵煦的用意,但他觉得赵煦做错了,至少这件事做得过早了。

今日安焘进宫觐见,就是为了这件事。

「官家,老臣以为,官家这道诏令不妥,老臣请求官家收回成命,原来的燕云诸将各归建制。」

赵煦皱眉:「诏令已下,断无更改,厚卿先生不必多言。」

安焘脚气道:「老臣曾闻官家志向,是灭亡辽国西夏,一统天下,成为真正的江山共主,老臣为官家有此雄心壮志深以为慰。」

「可如今官家这般做法,岂不寒了功臣将士之心,故意分化王师内部,去旧任新挑动争斗,滋长王师内部派系对立之心,而致军心士气尽丧,将来谈何灭亡辽国西夏?」

赵煦脸上渐渐挂不住了。

安焘说的这些,他都明白,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如安焘所言,大大削弱了燕云驻军的军心战力。

可是他别无选择,作为大宋皇帝,他必须这麽做,换了任何一个皇帝来,也都会这麽做。

皇权是不能受到丝毫威胁的,它比前线的胜利更重要。

迎着安焘责问恼怒的眼神,赵煦沉默半响,沉声道:「不过是换了一批将领而已,厚卿先生不必说得如此严重,朕自有权衡决断。」

安焘今日进宫显然是打算掀桌子的。

与别的朝臣不同,安焘是大宋朝堂内难得的毫无私心,一心为国筹谋的忠直之臣。

赵煦对燕云驻军换将,安焘当然明白他的用意,可他十分不赞同。

如今大宋正是兵锋正盛之时,就在这两三年间,赵孝骞率王师攻城掠地,一路征讨,完全扭转了大宋积弱的现状。

遥想当年,大宋对外用兵时,想要听到胜利的消息是多麽的稀奇难得,可如今,赵孝骞送来汴京的军情,捷报简直已成了日常操作。

大宋的君臣百姓不知不觉间竟已渐渐习惯了大宋的胜利,仿佛胜利是天经地义的,败了才是极不正常。

这才几年,大宋的君臣百姓就已被赵孝骞养刁了胃口,每隔数月不听到一道捷报,都已浑身不舒服了。

是谁造就了这一切?是谁让大宋君臣百姓拾回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自信?

答案摆在眼前,可偏偏直接享受战争红利的这批人,却第一个朝这支常胜的军队开刀,他们到底吃错了什麽药?

最新小说: 宝可梦:开局成为一名海盗! 大唐协律郎 李向南林楚乔 重生78,开局被女知青退婚李向南林楚乔 大厨在年代文里当保姆 四合院:我的签到系统专治禽兽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乱练邪功,核光普照 从走阴斗倒开始成为道主 剥夺金手指(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