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与徒弟周瑾:黄泥岗后的江湖路
第一章 残阳下的师徒
宣和二年秋,济州城外的官道上积着半尺厚的落叶。杨志拄着根开裂的枣木杖,每走一步,左腿的旧伤便像有条蜈蚣在肉里钻——那是当年在东京街头杀牛二时被衙役打折的骨头,阴雨天总来作祟。他身后跟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背着个磨得发亮的青布包袱,额头上渗着细汗,却不敢吭声。
这少年名叫周瑾,原是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的儿子。当年杨志在大名府教场比武,一枪搠翻了周瑾的父亲,本以为结下死仇,却不想那正牌军是个惜才的,临终前竟托人将独子送到杨志身边。"杨制使枪法天下罕有,小儿若能得您三分真传,便不至于死在乱军里。"这话像块烙铁,烫在杨志心上。
此时日头已偏西,周瑾终于忍不住低声道:"师父,前面那林子看着像有宿头。"杨志抬头望去,只见暮色里露出半截山神庙的飞檐,檐角挂着的铜铃早没了声响,倒有几只乌鸦在梁上聒噪。他皱眉道:"荒山野岭的,庙里指不定住着什么人。"话虽如此,腿上的疼痛却容不得他再挑拣。
庙门是两扇朽坏的木板,推开门时"吱呀"一声,惊起满梁尘土。正堂供着尊泥塑山神,半边脸已塌了,露出里面的草屑。周瑾刚放下包袱,就见神案下钻出个黑影,吓得他后退半步,拔刀的手却被杨志按住。
"是个讨饭的。"杨志的声音里听不出情绪。那黑影慢慢直起身,原来是个瞎眼老妇,手里攥着根竹杖,脸上沟壑纵横,倒比山神像更显沧桑。"客官行行好,"老妇的声音嘶哑得像破锣,"庙里就剩半块干饼,要不......"
杨志从怀里摸出两文钱递过去,老妇摸索着接过,突然浑身一颤:"您这手......"她枯瘦的手指抚过杨志掌心的厚茧,那里有三道交错的疤痕——是当年押送花石纲时被巨浪里的礁石划破的。"老身认得这伤,"老妇突然哭起来,"那年在黄河边,也有个官爷手上带着这样的疤,给了我一锭银子......"
杨志的心猛地一沉。花石纲翻船的事已过去五年,他从殿司制使沦为配军,又从梁山逃出来,原以为过往早被江湖风尘埋了,却不想在这里被个瞎眼老妇勾起。周瑾见师父脸色发白,忙扶他坐到草堆上:"师父,您歇着,我去生火。"
火堆燃起时,映得庙墙忽明忽暗。老妇啃着干饼,絮絮叨叨地说她原本住在黄泥岗附近,去年夏天来了伙贩枣子的客人,半夜里在冈上吵吵嚷嚷,第二天就听说生辰纲被劫了。"那可是梁中书送给蔡京的宝贝,"老妇咂着嘴,"官府来查时,把我们这些附近的百姓都抓去问话,我儿子就是那时候被打瘸了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