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经上来看,所有的泻下药都归大肠经,无一例外。其中不同类药以及不同种的药还有自己的个性归经,后面我们会再具体说明。
从用法上来看,多可外用,如用蜂蜜外敷可解疮毒。
从毒副作用来看,泻下药多有毒,其中以峻下逐水药为主,以巴豆和芫花为甚。而润下药除不在此列,反而有滋补乃至解毒之效。
从禁忌上来说,泻下药多为孕妇所禁用。联想我们之前学的胎娠禁忌歌,我们会发现泻下药榜上有名,且个数不少——巴豆、芫花、大戟、芒硝和牵牛子都是。
下面我对三类泻下药作一个具体的介绍。
我们先从泻下药效最强的峻下逐水药开始。这类药除了泻下通便的作用猛烈之外,还兼有泻水消肿之功效。但其全部有毒,应用需谨慎。从性味上来看,千金子辛温,芫花苦而辛温较特殊;从归经上来看,峻下逐水药除千金子不归肺经归肝经外,全部归肺经和肾经,肺主宣降,脏通调水道,肾脏主水,故体现出其逐水的特点。大家看PPT上这三味药材,有没有联想到之前学过的内容(用鼠标指着大戟,甘遂和芫花,可以互动提问)。正所谓“藻戟遂芫俱战草”。
牵牛子;千金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结合PPT展开来讲,简单介绍一下药用部位,主要讲解功能和主治,要突出每一种药的个性,详情请看PPT)。
下面我们来看攻下药。这类药是泻下药的常用药,如常常相须使用的大黄和芒硝。从归经上来说,这类药除归大肠经,多还归胃经。这类药呢,个性很强。
PPT上把巴豆归在了攻下药,但从其功效和毒性上来看,我们现在一般把它归在峻下逐水药中。关于巴豆大家有没有想到些熟悉的口诀(环视大家,可以提问),没错,是十九畏中的“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巴豆毒性强,必须炮制降毒使用。
大黄的归经则比较多,除归大肠经外,还归肝,脾,胃和心包经,这也对应了其诸多功能,我一会儿详细介绍。其道地药材产于青海。
芒硝,从其性味上来看,除苦外,兼有甘味,体现其软坚泻下的作用,性大寒,是治里热燥结之证的要药。
番泻叶,苦寒,兼有甘味,通泄泄。番泻叶是泻下药唯一的一味叶药。我们之前也听到过它,是在讲中药的升降浮沉中,有一句口诀叫“诸叶皆散,番泻叶独下”。